苏长和院长在学院2020年迎新典礼上的讲话:贤才国家之元气
作者:管理员      发表于:2020年10月13日      阅读量:

尊敬的各位老师、2019级本科生、2020级研究生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欢迎进入国务学院的2019级社科试验班本科同学,同时也祝贺今年考入复旦国务学院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今年我院新生情况是这样的,本科生中国籍学生144人,留学生26人;硕士生中国籍学生78人,留学生44人,博士生中国籍学生61人,留学生7人,以上科学学位新生中国籍新生总共283人,留学生77人,来自20多个国家。上个星期,我们学院还举行了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生的开学典礼,2020年我们MPA新生是381人。

29271

今天典礼会场可谓青年英才汇聚。讲到人才,我想到有一年我去越南河内文庙参观,文庙大殿里挂着一块匾,上面书写“贤才国家之元气”,给我印象很深,后来我第二次去看的时候,这块匾不知什么原因没了。“贤才国家之元气”,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国家的贤才越多,国家的元气就越饱满,国家的贤才少了,国家的元气就衰竭。各位年青学子考到复旦,都是杰出的秀才。我们学院从1923年的政治学系算起,也有将近100年了。一代代国务人接续奋斗,他们追求真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生勤勉好学、志向坚定,师生一德,共同书写学院精彩的历史。学院作为为国育才的重要机构,就是希望各位通过在这里的刻苦学习,从现在的秀才,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国家贤才。

所以今天,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国务学院的育人理念,作为我们新生入学的思政课。大家知道,国务学院的院训是“卓越为公”,这个院训也成了我们国务学院的“风”,师生们称之为“国风”。一代代国务人身体力行,培植积淀出学院深厚的院风学风。复旦大学校歌有一段话,是“作育国士、恢廓学风”。借用到我们学院,作育国士也好,培养国家之贤才也好,我们当然要恢廓我们的“国风”。那么,我们的“国风”是什么?

我认为“国风”第一个内涵是守正。

我们学院是“国”字当头的学院,国和政这两个字在汉语中是不分家的。守正的含义很多,我认为第一个含义是政治观要正。中国人理解的政治,是一个好词,它贵在“正”,这要比近代西方文化中从术的层面理解的政治含义立意要更高。国务学院教师从事的多和政治问题研究有关,我们教师追求的是好的政治,追求为更大多数人美好生活的政治,这是我们做学问的政治观,我认为这个政治观,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致的。我们育人,也讲守正的政治观。其实,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务学院,没有不讲育人的政治观的。我们育人,坚持我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我们政治学科办学、做研究、育人,如果政治观不“正”了,再说培养多少人、发表很多成果、获得什么很高评价,就没有意义了。守正还有学风端正、守正创新的含义。学院很多老先生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建议所有新生有时间去文科楼7楼走廊,观看一个简朴的陈其人学术人生展。在国务学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股浓郁、端正的学风,聚拢在浑厚的文科大楼中。教授博学笃志,学生切问近思。总之,守正的含义还有很多。国务学院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各位先生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也好,一级一级学生勤学好问也好,一直都是持正道、守正道、行正道。一个学院,只要守正,一定会气度不凡。

我觉得“国风”的第二个内涵是为公。

为公是我们院训的关键词。凡事恪守为公,其行必稳、必远、必久、必有大益。国务学院几个系,所以能够在全国立得住,都在“公”。政治学系研究政治讲公,公共行政系研究国家治理体系讲公,国际政治系和外交学系研究天下讲公。我们老师做学问,也一直恪守“为公”的大德,为公在新时代,就是为服务人民做学问,为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做学问,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学问,为服务中国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做学问,为服务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学问。可以说,“为公”是我们学院的气质和品格。把“为公”摆在心头,烙在脑海,贯穿于读书治学中,学院培养的人就会心胸宽广,格局高大,学院走出来的人就会气象舒展、与众不同,在变局中沉着冷静,不偏航向。

“国风”的第三个内涵是使命。

国务学院师生一直有使命担当。大家知道,老国政系是在党中央关心支持下建立。复旦文社理工医有35个院系,像国务学院这样有这段特殊历史的学院也有,但是不多,我们全体师生对这段历史一直感到很自豪,但是责任也更重。国务学院是国内外有名的学院,在这里工作读书的师生是全国几千万师生中优秀的一群人。这样的少数不能脱离大多数。所以我们学院老师经常讲一句话,就是精英意识、大众情怀。少数不能和多数割裂开来,学院讲精英意识,同时强调大众情怀,做不到两者结合,我们培养的人才就是工于计算的精英、可能是利己的精英,这个不是我们学院、也不是复旦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理念。正因为在这里工作学习的师生都很优秀,大家的使命和担当意识更应该强一些。学院的使命担当,和复旦老校长说的为国、为社会牺牲服务复旦精神也是契合的。学院的学术使命,就是要为中国政治学在世界政治学知识格局中争取占有一席之地,学院的育人使命,就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可靠的贤才。

“国风”的第四个内涵是报国。

国务的“国”,就是国家的“国”。“国家”是什么?国家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地不在,有它的时候我们不觉得什么,日用而不觉,没有它的时候,我们就会没有依靠、没有根基,就会枯萎。报国不是抽象的、口号的,而是具体的,报国之事不论大小、无分先后、不计回报。世界上不管什么国家,没有一所伟大的政治学院不是和自己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学院多年来培养了学界、政府、企业、社会等各行各业优秀人士,他们或扎根基层默默无闻,或在三尺讲台潜心育人,或在重点行业埋头苦干,或在关键岗位勇挑重担,他们都是国家之贤才,国家之元气,也是我们学院的元气和精神。我们学院也有很多留学生,今年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77名留学生。我也想对你们说,你们应该也要爱自己的祖国,在复旦期间努力学习,将来用在复旦所学的知识回去报国。我相信,我们培养的外国留学生,只要你们在国务学院接受的价值观教育让你们懂得爱自己的国家,你们最后也一定会像爱自己的国家一样爱中国。

以上是我个人对国务学院“国风”的理解。前不久,我们国家隆重举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钟南山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荣誉。钟南山是贤才中的贤才,是共和国之元气。钟老师的成就我们都无法企及,但是我们都应见贤思齐,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贤才。所以,最后我还是想用“贤才国家之元气”这句话,勉励所有新生,恢廓“国风”,在复旦国务打下将来成长成才的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

上一条: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20年迎新典礼顺利举行
下一条:复旦国务人的回顾与期望——党委书记刘季平为2020级本科新生上“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