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下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在美研中心谢希德报告厅举办2020年迎新典礼。党委书记刘季平、院长苏长和,副院长熊易寒、院长助理张骥出席典礼。典礼由国务学院副院长李辉老师主持。2019级本科生及2020级博士生新生在谢希德报告厅主会场、2020级硕士生新生在分会场参与典礼。

伴随着奏唱国歌庄严肃穆的音乐,2020年国务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迎新典礼正式拉开帷幕。李辉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出席典礼的学院教师代表,勉励新生珍惜求学时光,把握好向老师们求教的机会。
学院党委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学生工作,选配优秀的老师担任辅导员。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宣读了2020年新生辅导员名单。

公共行政系教授郑磊作为教师代表向新生寄语。郑磊老师首先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希望在复旦大学获得什么?希望从大学里带走什么?以及计划在大学里做些什么?郑磊老师讲述了自己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对自我认识的变化——20岁左右的他还没有决定自己将来要做些什么,从事过很多工作后回到校园,直到博士阶段才明确了以学术为业的职业理想。郑老师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拓宽思维方式,多与不同国家同学互动交流,做一个自由的、有灵气的、有意思的人。此外,郑磊老师还分享了几位让他印象深刻的同学的故事,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仅仅着眼于绩点和实习,更加重要的是要在这个阶段毫无功利心地认清自己,寻找未来发展方向,成为“真正的自己”。

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祝辰浪代表本科新生在迎新典礼上进行发言。祝辰浪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对“复旦精神”、对国务学院“卓越为公”及“扎根中国大地”的学术传统的理解。宏大理想因向前迈进的每一步才能成为现实,宏大事业开始于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他倡议同学们要珍惜国务学院赋予国务人优秀的学习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代的国务青年定能在修炼与实干中传承国务情怀,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浪潮中实现属于国务人的人生价值。

2020级研究生代表、国际政治系博士生田昊扬同学分享了他从基层工作到选择学术的心路历程。在河南省遂平县悦庄村他曾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参与扶贫减贫、支持教育等工作。这两年的工作经历引发了他对基层治理问题的思考,他希望通过专业学习与研究,探索一条提高治理能力、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在未来为减贫扶贫工作问题提供更多的理论力量。

随后,来自加拿大的丹尼尔同学代表留学生发言,国际化一直是复旦、也是国务学院创建世界一流的重要方向。虽然受疫情阻隔,但学院的留学生们仍然心系校园,不忘求索。丹尼尔同学讲到,自己能够来到复旦学习非常幸运,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很多帮助。作为一名留学生,他希望自己在复旦感受到的欢迎和热情能够体现在中加两国国际关系中,两国人民携手共创更美好的世界。而他自己也将以做一名中加文化的使者为目标,架起两国文化之间的桥梁。

最后,国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对今天到场的同学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苏院长围绕着“贤才国家之元气”这一主题,对国务学院育人理念进行阐释。他表示国务学院的院训是“卓越为公”,也是国务学院的“风”。他强调,“国风”的第一个内涵是守正,勉励国务学子持正道、守正道、行正道。“国风”的第二个内涵是为公,在新时代要为服务人民做学问,为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做学问,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学问,为服务中国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做学问,为服务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学问。“国风”的第三个内涵是使命,国务学子应既有“精英意识”,更有“大众情怀”,要有使命和担当意识。“国风”的第四个内涵是报国,要把爱国报国精神投身到具体的实践当中。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伴随着复旦大学的校歌,2020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迎新典礼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