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箴务实”论坛:学习“7·26”重要讲话精神之“国际大变局与中国外交走向”顺利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9-29 浏览次数:12

2022年9月26日,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成功举办国箴务实第59讲。本次讲座是国务学院党建品牌“国箴务实”论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讲座的第二讲,由吴心伯教授主讲,主题是:国际大变局与中国外交走向。刘季平书记主持本次讲座,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和师生党支部骨干参与。

吴心伯教授首先讲授了如何在学理层面把握国际格局的变化,流行的认知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冷战之后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但实际上中国已经开创了一种与西方不同的新的发展模式;第二种是“世界是平的”观点,认为全球化的发展将冲破一切障碍,但现阶段在贸易等多个领域仍存在价值观和地缘政治的多重考虑;第三种是“地缘经济比地缘政治更重要”的观点,但现阶段地缘政治的地位愈加凸显,大国之间现在越来越算“政治账”;第四种是“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研究成为新的主题和主旨”的观点,但是目前,这两项研究由于霸权国家的零和思维都进入了低谷期。

在流行认知遭遇挑战的基础之上,吴教授指出现阶段国际格局中的四大趋势。首先是相互依存的“武器化”,市场、技术、金融等方面的相互依存,正在被西方用作打击他的对手的武器。其次是经济关系的“安全化”,美西一些国家在技术和投资,产业链布局方面都越来越注重经济关系的安全性。此外还有国际公共物品的“工具化”与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化”。面对这一趋势,吴教授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后果值得重视。首先是经济全球化向经济集团化转变,其次是全球治理的弱化甚至分裂,最后是国际关系的重组。世界正在分成三个阵营,美国和西方战略阵营、俄罗斯和支持他的国家的阵营、正在扩大的中间阵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和最近的上合峰会发言中多次提到的,目前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都更加错综复杂。那么如何在这种国际大势中把握中国的外交走向?对此,吴教授提出,中国应当作出的改变体现在目标使命、总体布局、外交风格三个层面。首先是目标和使命层面,我国的外交需要更进一步地服务于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即重视国内国际大循环,越来越多以国内为主。其次是外交的新的总体布局,一般包括四大版块的布局,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国家外交以及多边外交方面。其中,在中美关系上的投入程度应有所减少,因为在该方向上发力的效果已明显递减。最后是外交风格方面。中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更主动地参与到议程的设计之中。

最后,与会老师同学就讲座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与思想碰撞。国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对吴心伯教授的分享进行总结,他指出吴老师的讲座从国际形势讲到我国外交,并且兼具案例讨论的生动与理论分析的深度。在提问环节,吴教授还进一步就中美关系的态势作出回应,即按照中央的判断,现阶段的战略相持状态可能会伴随着民族复兴的全过程,估计还有30年左右,因此中国更要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战略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