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政治学学科创建于1923 年。在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复旦政治学系、法律系与其他九所高校的法律、政治等系合并组成华东政法学院。1962年,经教育部批复同意,复旦大学将马列主义教育系改名为政治学系。1964 年,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中共中央正式下文,复旦在已有政治学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国际政治系。1980年,复旦国际政治系率先在全国恢复政治学教研室,1984年,又在已有的国际政治、政治学专业的基础上,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8年设立行政管理专业,2009年设立外交学专业。目前,复旦大学政治学学科拥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哲学(自设专业)等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学科以“卓越为公”为办学理念,培养了一批著名教授、“92 国政”全国优秀先进集体等为代表的各领域杰出人才。学科强调“学术立院”“育人为本”“守正创新”和“服务社会”,坚持将自身学术发展同服务国家内政外交大局相结合,紧密围绕重大基础性理论和国家急需问题,以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

学科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政治学、国际政治2个本科专业为全国本科一流建设专业,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学科拥有政治学理论和国际关系2个国家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大政治学学科集群形成了由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研究院、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等组成的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咨政、传播为一体的学科单位集群,各个机构之间相互支撑、和谐融洽、融合发展,成为复旦大政治学学科在全国独具特色的学科生态和学科文化。

目前,复旦大政治学学科集群在学科单位的布局上,形成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学科建设单位、国际问题研究院侧重国别区域及咨政研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侧重综合交叉理论研究、中国研究院侧重中国话语传播、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2018年新设)侧重公共管理和全球治理前沿研究、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侧重政治理论和国别政治结合比较政治理论前沿研究的分工格局。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拥有政治学和与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两个一级学科点和两个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和与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两个学科交叉融合,院内分布在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和外交学系,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学科建设点集中在院内公共行政系。

2010年国际政治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2年和2017年,复旦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一级学科评估中保持第一。自2012年以来,政治学一级学科在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分专业排名中复旦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综合实力连续多年排名列全球第19-49。复旦大学政治学学科还在2013年被列为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A类建设名单,2015年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一期建设名单,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8年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二期建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