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校批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筹备的本硕一体化培养国际公共政策全英文教学硕士项目今秋开始面向全世界招生。请复旦大学应届毕业班同学、国内高校的应届毕业班同学,以及外国考生关注项目信息和报考信息。
一、培养目标
本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多学科视野、受到严格现代研究方法训练和通晓国际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型和实践性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项目评估理论与方法、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科学研究方法、区域研究、专门政策领域课程等,项目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跨国的和国内的政策决策、实施和评估方面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或到国际国内的公共部门、咨询机构或其他组织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特色
1.一体化培养。对进入项目的复旦本科生实行3+3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四即进入到项目的课程学习,在该学年即基本完成国际公共政策的必修课课程的学习,为在硕士阶段的两年学习期间进入到具体的政策分析领域和论文撰写奠定扎实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大四阶段可修读并带入到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见本方案第七部分的课程列表。外校学生因大四期间不能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实行4+2培养模式,在大四阶段可通过修习本校相关课程,为进入项目奠定基础。项目要求学生在熟悉掌握一般政策分析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通过结合国际交流和国内实习,对某一政策领域的国际和国内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熟谙该政策领域的发展。
2.多学科培养。学生来源和培养内容均实现多学科的发展取向。在招生上,将特别欢迎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学和理工背景的同学来就读。在培养上,将结合复旦大学的公共管理、国际政治、政治学及其他优势相关学科、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师资整合,凸显在国际化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学科发展前沿和问题导向,通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设置和培养环节设置,促进多学科互动和沟通,使学生获得真正多元化和系统化的政策学知识结构和面向国际政策问题的分析能力。
3.国际化培养。1)项目除中文语言类课程外,将采取全英文授课,授课方式和内容实现国际接轨;2)项目有约一半是国际学生,以实现中外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下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成长;3)鼓励中国学生参加一个学年或学期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将利用学院现有的和正在建立的国际双学位项目和交流项目,为在读中国学生提供参与国际联合培养的机会,获取合作方学位或转回一定数量学分。项目按一定比例为部分优秀学生提供国际差旅费支持。
三、生源、学生选拔与基本培养模式
项目对中外学生开放。所有学生采取申请考核制录取。学生需具备本科学位,英文水平优秀。
2014年秋季,将通过教育部统一的研究生保送程序,录取外校学生(其中部分为夏令营优先录取人)和本校学生,在2015年正式入学。具体名额见研究生院将发布的招生简章。
四、学位、学制与获得学位的要求
1.本项目属公共政策硕士学位项目,学制为两年。
2.总学分须达30学分,并满足所有学分修读要求,需通过所有课程(含重修课程),并达到取得复旦大学学位的绩点要求;
其中:
必修课程必须修满15学分
选修课程必须修满15学分
3.须完成和通过毕业论文或政策设计。在征得导师同意后,学生可选择做毕业论文或毕业政策设计。毕业论文主要针对有志于在毕业后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其要求与科学学位硕士毕业生的论文要求一致。毕业政策设计主要针对在毕业后进入具体政策部门或领域就业的学生,要求就某一政策问题参加实习,在实习基础上,分析该政策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案。
4.不要求毕业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选择做政策设计的学生参照该要求。
5.达到学校的其他各项毕业和取得学位的要求。
五、学位论文与毕业政策设计的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
(1)在确定选题前要对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选题应具有理论的重要性和实践的前沿性;应该参加与选题有关的实习活动;
(2)论文必须经过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阶段,通过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的审核;
(3)论文观点鲜明,引用的资料翔实、可靠,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行文流畅;
(4)论文字数为英文2万单词以上;
(5)学位论文用英文写作,同时须提供约3000字的中文摘要。
2.毕业政策设计
(1)在确定政策设计选题前要对该政策领域的动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选题应具有实践重要性和前沿性;
(2)毕业政策设计必须基于至少1个学期的正式实习;
(3)毕业政策设计必须经过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阶段,通过导师审核。由于毕业政策设计与一般毕业论文差别较大,盲审由本项目组织。
(4)毕业政策设计需按照政策分析要求,清晰界定政策问题,在有效分析和论证基础上,提出政策设计方案。
(5)毕业政策设计的字数为英文2万字以上,达到国内的政策咨询报告水平。
(6)毕业政策设计用英文写作,须提供约3000字的中文摘要。
六、对学位获得者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掌握政策分析与项目评估研究方法,具备较为扎实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
(2)对国际公共政策的相关问题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国内和跨国的公共政策事务能够进行系统分析;
(3)能独立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学术研究,撰写与专业相关的论文与咨询报告;
(4)具有较强的调查能力、写作能力和比较研究的能力。
七、课程结构
1.Required courses (15 credits)
Public policy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3, Spring)
Policy analysis and program evaluation (3, Spring)
Publiceconomics (3, Fall)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3, Fall)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3, Fall)
2.Elective I (8 credits)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2, Fal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Spring)
Security policies (2, TBD)
Public management theories (3, Fall)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ories (3, Fall)
S&T policies and state innovation (2, TB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 TBD)
Emergency management (2, Fall)
Global governance(2, Spring)
Urban planning and policy (2, TBD)
Social policy (2, TBD)
3.Elective II (7 credits)
Chinese politics (3, Fall)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3,Spring)
Chinese society (2,Spr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East Asia(2, Fall)
Political Economy of East Asia(2, Fall)
Comparative Politics (3, Fall)
Political theories (3, Fall)
八、学费
中国学生收取学费每年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