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四方之礼仪,领外交之风骚——记第十三届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复旦选手专访 | |
作者:管理员 发表于:2014年12月9日 阅读量 1,023 | |
发布时间:2014-12-09 采访|陈陆琪 摄像|黄越供图|外交学院 编辑|卢艺唯 2014年11月21日至23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在北京外交学院如期举办。由国际政治系12级的杨雨清(领队)、陈宇婷和社会科学试验班14级的祝姝婷、姬梦迪四位同学组成的复旦代表队赴北京参加了此次比赛,经过激烈的预赛选拔和决赛角逐,从全国29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复旦学子的外交风采,为我校赢得了二等奖的荣誉。 图为复旦选手在决赛现场合影留念(左起:杨雨清、陈宇婷、姬梦迪、祝姝婷) 11月27日中午,在文科楼608会议室,获知喜讯的国务学院团委学生会派选了干事,对四位选手进行了气氛热烈的专访。 问:当时是什么驱使了你们来报名参加此次比赛? 祝姝婷、姬梦迪(以下简称祝、姬):自己本身对外交方面非常感兴趣,作为大一的新生,希望通过这个比赛增长知识,拓宽眼界。 杨雨清、陈宇婷(以下简称杨、陈):虽然事务繁忙,但是觉得这个比赛很有吸引力,作为国政系的学生,想要挑战一下自己能不能学以致用,体验一下当外交官的感觉;喜欢北京外交学院,想去感受一下这个学校的氛围,可以说是“随心而行”。 问:请问你们赛前分别作了哪些准备呢? 姬:当时团学联帮我们联系了张骥老师来给我们做赛前辅导,还有去年参加比赛的彭依凡学姐。张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准备的方向,包括外交礼仪、外交知识,归纳总结了近一年的大事件,还推荐了一些外交书籍,让我们去看外交部近一年的发言等等。彭依凡学姐讲了去年的一些题目,强调了外交礼仪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大致按照张老师的建议看了相关书籍补充自己的外交知识,如《外交辞典》《当代外交学》《国际礼仪》等,还有最新出版的《外交案例Ⅱ》。 杨:主要是向去年参加比赛的张亚宁学长询问相关情况,他建议我去看了参考消息全年的大新闻。 陈:我在赛前仔细阅读了近一年来外交部的相关发言和新闻,以及相关评论和看法。 图为选手赛前准备时所用的参考书籍 问:能不能先介绍一下比赛的基本流程安排? 杨: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场。11月22日参加预赛,共29支队伍分为三组,每组前2名进入决赛。11月23日参加决赛,共6支队伍决出一、二、三等奖。预赛共四个环节,客观题、模拟新闻发言人、模拟会议和加时赛。决赛共三个环节,客观题、模拟青年会议和情景表演。 问:那么你们觉得自己发挥最为出色的是其中的哪个环节? 陈:应该是决赛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情景表演。当时设置的背景是埃及外交部副部长已经到达机场,而此时由于特殊原因,先前为安排的接待地点有变。要求参赛选手以中方外交官的身份去完成机场迎宾、途中交流、晚宴祝酒三个情景的表演。我们的领队杨雨清上台参赛,简直就像天生的外交官!由于接待过程中的工作失误,机场迎宾本来会十分尴尬,但学长来了一句:“都是老外交官了,老江湖了嘛,都是朋友了嘛!”语气带着自嘲而又老练,一下子拉近了与对方外交官之间的距离,机智平和地化解了本来可能产生的矛盾和误解,引来台下一片称赞。接下来在陪伴埃及外交官去酒店的途中,对方提起对孔子、儒家文化感兴趣,于是杨雨清先是极为谦虚地说:“对于孔子我也不是很了解”,接着从容不迫地谈论起孔子的“予人仁,予己仁”,对方大为叹服。在最后的晚宴祝酒环节中,学长先是说了对来宾的欢迎和预祝顺利之类礼节性的话,接着并没有被对方企图举杯祝酒的行为而打断,而是侃侃而谈孙中山的知和行,联系到中国和埃及的关系中知和行的关系,讲得特别有外交部领导气质,当全场都被他的精彩演说几乎怔住的时候,他又缓缓举起酒杯说“让我们为中埃友谊再干一杯”,当时全场掌声雷动,将整场活动推向了高潮,我们在下面也都特别激动。 问:比赛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让你们印象深刻的评委点评? 杨:在模拟会议环节,陈宇婷上场和其他参赛选手一起策划讨论有关全球青年志愿者论坛的事项,她在比赛过程中有条不紊地策划、组织、协调,表现出突出的领导能力和逻辑能力。我们在这个环节的得分是当时十支队伍中全场第一,评委给出了极高的评价:“非常有气场,形象好,气质佳,掌握了会议进程。” 问:在比赛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有没有遇到什么不顺利的情况? 祝:有的。当时预赛的客观题涉及外交礼仪,与时事政治的关系不大,所以前一天看到样题的时候就很担心,感觉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缺少准备。第二天比赛时四道题答错了三道,客观题环节的比分排名落到了倒数几位。当时觉得挺难过的,但是领队学长让我们放松心情,放平心态,继续比赛。结果在后面两个环节模拟新闻发言人和模拟会议考验综合素质,我们都是第一,成功地追上了比分进入了决赛。 杨:决赛前一天的晚上,准备第二轮议程的时候(类似模联,主题是提前告知的,分别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如何在战乱地区防止性暴力”),我在知网上查到了一篇关于波黑性暴力的论文,是我们学院以前的一位硕士写的,于是我连夜打电话给了张骥老师,他说:“是不是贺佳洁?但是她现在在美国,不一定联系得到。”但2个小时之后,张老师就把我和她拉进了一个微信群。贺学姐非常热心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还给了我一个网址,于是就找到了非常有用的资料。 问:你们觉得自己获得这么好的成绩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和一等奖的参赛队伍相比是不是还存在一些差距? 杨:我觉得我们的赛前临时准备做得很充分。每场比赛的前一天都会有样题给我们,我们就会集中在一起找资料和作讨论研究,由于那里的环境不是很好,我们的讨论地点经常是食堂或者宿管的房间,认真准备至深夜。临场发挥固然很重要,但是机会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嘛! 姬:获得一等奖的外交学院有主场优势,但是我们和他们之间还是有差距的。他们平时学习的都是关于外交方面的全方位专业知识,外交方面的素养自然好些。 问:在这三天中,除了参加比赛,你们还有没有参加外交学院举办的其他活动?可以举一例具体说说吗? 杨、姬、祝:还参加了一些外交学院举办的互动论坛,但是印象最深刻的事第二天晚上在沙河校区体育馆举行的社交舞会。陈宇婷表演了舞蹈《再别康桥》,凭借出色的舞蹈基础和极佳的气质形象成为当晚的焦点明星,在场者都称赞不已不愧是复旦的学生。她成功地在全国的高校学生面前展示了素质全面、内外兼修的复旦人的形象,非常了不起。 问:经过这次比赛,你们有什么经验可以和下届参加比赛的同学分享吗? 陈:外赛十分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外交礼仪知识、外交常识、对时事政治的了然于胸,还需要有领导力、现场的调控能力、随机应变等等。前面说的那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多多注意细节方面、专业知识,仅仅依靠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后面的这些素养更需要课堂以外的能力锻炼、经年积累,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而这也是培养我们国务人气场的一种方式吧。对于以后参加比赛的同学,我想说外交礼仪知识等基础的专业知识还是我们薄弱的地方,在这一点上除外交学院以外的一些其他学校也都做的比我们出色,这也是我们在第一轮中排名垫底的原因。最后能够赶超其他学校获得第二名,实属幸运。希望之后参加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的复旦选手能够吸取我们的经验教训,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图为选手与小记者(右一)在采访现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团委学生会 2014年12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