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毕业生王新悦扎根基层踏实工作,获多家媒体报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2-19 浏览次数:7

我院毕业生王新悦扎根基层踏实工作,获多家媒体报道

作者:管理员 发表于:2014年12月19日 阅读量 721

发布时间:2014-12-19

团委书记王新悦手里本没有资源,但一换思路,曹路镇里里外外都是“青年的资源”——

80后团干部成了“资源配置专家”

来源: 解放日报 | 2014-12-15 07:00 | 作者:朱珉迕

二工大学生在由王新悦(中)牵线企业建立起的青年中心里上瓷绘课。

蒋迪雯 摄

人物档案 王新悦,男,1981年生,中共党员,政治学硕士。现任浦东新区曹路镇团委书记。

开栏的话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国梦不再遥不可及。当“中国道路”、“中国奇迹”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不该骄傲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自信,正在成为我们走向新希望的引擎。大海的浩瀚磅礴,是因为汇聚了无数的水滴;中国史诗般变迁,也来源于无数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精彩故事。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我们的记者将用足迹丈量大时代大变化,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那些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人,聚焦他们的人生命运,倾听这个恢弘时代的脉动。欢迎读者朋友们积极参与交流互动,踊跃提供采访线索,与更多人分享您所熟悉的精彩故事。

(线索征集邮箱:xjzg@jfdaily.com)

■本报记者 朱珉迕

团委书记王新悦的主意,常常让人始料未及。

浦东曹路,导入大批市区动迁居民的大型居住区中虹家园,居民多是老人孩子。王新悦却力主在大居活动室里建了一个“青年中心”,挂上了团徽。

中虹家园是全市最早开展“大居团建”的居住区。一开始有人疑问:没几个青年人住的地方,搞什么“团建”呢?

王新悦笑笑。继续推广他的“青”字招牌。它们陆续挂进了居民区、创意园区、农业基地、商场。就在今天,“青年中心”的牌子,还将挂进镇里3个敬老院。

原本跟“共青团”不沾边的地方,渐渐成了大批青年活跃的地方,开展起一个个公益项目。一段时间后,成功“登堂入室”的王新悦,都会听到对方感叹:“团委来了有用!”

本来在很多人眼里,团委并不是“有用”的。团委不是政府部门,不是企业单位,没有多少钱,没有多少人,没有多少资源。

王新悦不讳言自己曾有过的“资源之惑”:名下似乎什么都没有,却想做很多事。他自嘲:“有点像‘空手套白狼’。”

“什么都缺”?

地处市郊的曹路镇,“白狼”早就有。多家大型企业、3所高校,传统的村居、新建的“大居”。团委登场之前,这里也有志愿者,也有“公益”。

云鼎餐饮有限公司是远近闻名的热心户。他们与镇内的龚路敬老院结对,连续多年出资为老人赠送重阳糕。只是随着日月推移,年复一年的重阳糕,多少让企业感到乏味。

“做腻了”的公益,让王新悦嗅到了机会。他发现,许多企业像云鼎那样,“有钱、没人、没时间”。对自身业务已经足够繁忙的他们来说,要抽出人手抽出时间搞更多“花样”,显得勉为其难。周边的高校,有大学生、有公益热情、没项目;还有一些社团组织,有想法、没钱、缺项目。

王新悦知道,与这三者相比,自己的团委“什么都缺”。“但你把三者一结合,什么都缺不就变成什么都有了?”他意识到,三方缺乏嫁接的平台,团委恰恰应该搭这个平台。

王新悦请来社会组织爱拍社区公益影像发展中心,后者以为社区居民拍摄笑脸照片闻名,他希望他们为敬老院所有老人拍一张肖像,并在敬老院辟出一面“笑脸墙”,作为送给老人的特殊生日礼物。二工大艺术设计系的大学生,被他拉来做志愿者,辅佐“爱拍”的工作人员。在他的说服下,云鼎公司爽快地为活动买单。

2013年重阳节,龚路敬老院的100多位老人,逐一被孙辈们请到照相机前。龚路敬老院院长赵文福发现,老人从没有这样开心过。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十几年没有拍过照了。一位97岁的老太太,冲着镜头咧嘴做了一个“V字”。“笑脸墙”挂起来的时候,围观的老人挤满了屋子。直到一年多后,还有不少老人时不时跑到墙板,找到自己的照片痴痴地端详。

“搞过那么多‘献爱心’了,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特别过。”赵文福指指一旁的王新悦——后者刚到机关时,赵文福曾经当过他的“师傅”——“他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

“1+1+1大于3”

在其他两家敬老院,“三合一”模式也很快同步落地。老人们都有了笑脸墙,敬老院随即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一度的献爱心变成了至少每月一次的助老项目。出资的企业告诉王新悦,“这样花钱,比以前更值”。

做成这些事情,团委几乎不用花一分钱,“团组织的作用却凸现出来了”。王新悦有点得意,“这就叫‘惠而不费’,对大家都好。”

深居曹路镇一隅的玛戈隆特园区早先很少为人所知,企业也从未跟团委接触。王新悦却发现,这个主打文化创意牌的瓷器企业,很可能对青年人胃口。他找到对方的副总经理赵建东,开门见山就说,“您的场地能不能贡献出来,我们一起来用?”

起初还不明白怎么回事的赵建东,最终也被王新悦的“多赢论”说服了。这个军人出身的商人爽快地在一大间展示厅中间挂上了一枚团徽,并且亲自出任“青年中心”主任。周边高校的艺术类学生定期到这里进行创作实践,再拿这里的实践去社区开展公益亲子活动。“高大上”的创意园区人气渐旺,并且成了曹路镇青年的日常活动场地。

记者采访当天,恰逢二工大学生前来上瓷绘课。张罗完几十位学生的茶水后,赵建东坐在一旁的沙发上对记者说,“只要是曹路的青年提出需求,我这里优先照顾。”

促成此事的王新悦,同样没有花钱,却成功地把对方变成知己。“有那么多现成的外部资源在,团组织不必老想着自创一套。你没那个能力,社会也没那个需求。”

在王新悦看来,一味做自己的事,只会成为负担。真正的“做事”应该是“共治”,“方方面面都出一点,谁都不增加额外负担,谁都能各取所需,最后1+1+1大于3”。

挠到“痒处”

早在9年前,王新悦就有了这样的意识。2005年,刚进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攻读硕士的他来到浦东花木街道,边在社区挂职边做课题。当时,居委会里一批“黄菊干部”几乎颠覆了他的社区观。

“我原以为社区干部就是婆婆妈妈的,去了才发现,社区里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他们都能处理得妥妥帖帖。”王新悦开始钦佩社区干部的个人魅力。很快他发现,社区干部里的“能人”并不光靠个人魅力,“他们特别善于动员外围组织,调动各种各样的外部资源去解决问题”。

9年后,当王新悦以镇团委书记的身份走进大型居住社区,感觉到的是奇妙的巧合:大居的社区干部同样面对繁杂的治理难题,区区几个社区干部就像“光杆司令”。差不多也是“光杆司令”的团委书记,却可以帮着社区调动“外部资源”。

因为公建配套缺憾,入住中虹家园的动迁居民大多心绪不佳。王新悦给社区干部支招,既然社区老年人多,那就搞为老服务。“不过别光是扫地洗脚剪指甲,”他补充说,“我们要挠到居民的‘痒处’。”

王新悦请来金融学院的学生,为居民定期开设金融理财讲座。而在今年6月,他开始组织青年志愿者遍访包括大居在内的村居,为社区老年文体团队和大学生社团牵线,合排文艺节目。

12月9日中午,当记者随王新悦赶到曹路镇社区中心“阳光驿站”,舞蹈房里的“老少组合”刚练完一遍手语舞。《青苹果乐园》的歌声里,年逾六旬的曹路镇阳光文体表演队成员和上海金融学院的女生们对着镜子,边唱边起舞。

“我们没想过,还能跟孩子们一起玩,玩得还很好。”表演队队长王燕云告诉记者,相差40岁的两代人在舞蹈房里并没有代沟。他们的节目,以及多个大居文化团队同大学生合排的节目,都已经在好几个高校和村居做过“巡演”。“阿姨”们争着告诉王新悦,自己跳着跳着“越来越有信心了”。

王新悦则看到,跳着跳着,社区成员间的代际鸿沟悄悄地弥合了。

“推销”青年

“本来大家各管各玩,老死不相往来。但稍稍推一把,他们不也能融合在一块?”在中虹家园的青年中心——一幢用作居民活动室的小楼二楼,王新悦指着墙上“老少联手”的照片说。

他显然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主人之一。尽管居民区书记和居委主任都在场,王新悦还是习惯性地当起义务讲解员。在他的牵线下,曹路大型居住社区的8个居民区和上海金融学院8个二级学院逐一完成了共建,大学生们同社区老人排演舞蹈,也为社区里的孩子开办“青子学堂”——青年在这里教孩子们画画,周末则开展亲子活动。王新悦特意把“亲子学堂”改叫“青子学堂”,恰是为了强调青年的作用。

在中虹家园居民区书记陈怡看来,原本“编外”的团组织,如今的确成了社区运转的核心环节之一。“他们把活力带起来了,何况带来了很多外部资源。”

对王新悦而言,把青年中心建进大居,以及敬老院、商场、企业,很是为团组织“刷”了一遍“存在感”。但他看中的不止于此。“他们真的觉得能实现价值。”他强调,“当青年在我们的搭台下,通过与社会的互动感受到这份互动的意义,这比我们讲一堆口号要有用得多。”

他继续张罗各种和青年有关的项目。这个精力充沛的山西汉子常常为此忘了吃饭。12月9日这天,记者和王新悦一起呆了7个小时。他的行程单中包括敬老院、创意园区、消防中队、民办小学、镇社区中心、大居青年中心。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他只喝了一口水。

“你有点像销售,别人卖产品,你推销 ‘青年’。”记者与王新悦开玩笑。他稍稍顿了顿,“确实挺像……而且,我老爱往外跑。”

如今团委成了曹路镇的“知名中介机构”,不仅企业、高校、社团,甚至许多政府部门要办活动,也会找王新悦联系。团委的工作经费比最初翻了两番,王新悦感叹自己“不差钱”。何况,团委“空手”套来的“白狼”,价值远远超过经费。

就在几天前,曹路镇的青年干部培训基地,也在他的牵线下成立了。他代表团委和组织部门一起,把几所高校的相关部门拉“入伙”,今后由高校中的专业力量为镇里和社区干部提供财会、社工等方面培训,镇里则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柔性挂职机会。他反复向记者“推介”这个项目。这是“团委和业务部门找到的耦合点”。

“空手套白狼”又一次成功了,一切似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在他的脑子里,名下没有资源的团委,完全不用担心做不成事,需要的只是换一换思路:“如果只有你‘名下的资源’才算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你什么也别干了。”

原文请见:http://www.jfdaily.com/shouye/news/sh/201412/t20141215_1055065.html

曾经的师傅、高校的同行、居民区书记、企业老板眼中的曹路镇团委书记王新悦

迸出点子,他会一个个去实现

来源: 解放日报 | 2014-12-15 07:00 | 作者:朱珉迕

◆团的工作形式多样,王新悦经常组织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各项活动,使团的工作充满活力,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 朱珉迕

碰到问题,喜欢“钻进去”

赵文福 曹路镇龚路敬老院院长

王新悦刚工作时到居委会轮岗,我在居民区当书记,正好是他的带教师傅。当时我就发现,这个小伙子跟别人不一样。年轻人在一块总归说说笑笑,聊聊天,他却喜欢钻问题。碰到问题,这个人是喜欢“钻进去”的。后来他到了团委,我在敬老院,他还会跟我讲自己这样那样的想法。“团的工作怎样组织凝聚青年”,这样的题目,看看很虚,但他想得很实。

问题钻得深,就会有很多好的思路出来。“笑脸墙”这个事情就是个好点子。之前关爱老人的活动也不少了,但没有这样的点子。他第一次跟我说的时候,我都怀疑,给老年人拍照拍得好吗?后来事情一做,效果真是好。老人们感到一种真正的安慰,年轻人特别有成就感,出资的企业也觉得这笔钱花得值。这样的点子,不用心是想不出来的。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那些“点”

赵丽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系学生党支书

我过去也是团干部。团干部都喜欢头脑风暴,大家交流碰撞,迸出好多个“点”。新悦跟别人不一样,很多人迸出来就迸出来了,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的积极性,把这些“点”一个个去实现。这是特别不容易的。

而且,新悦想出来的点子,往往很特别,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那些“点”。对大学生和服务对象或者是合作企业来说,各自彼此之间本来可能完全不相往来,他却能起到串联作用。他一撮合,大家马上一拍即合。他又特别有激情,好像永远那么精力充沛,谁看到他都亲切。这也很重要。做团干部没激情的话,你做不成事情。

我们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如果单向地讲大道理,没人理你。新悦不讲大道理,他营造各种各样环境让学生们体验,体验着体验着,很多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与团委一结合,工作方便许多

陈怡 曹路镇中虹家园居民区书记

我们是大型居住区,居民中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似乎没多少年轻人。但我们是最早搞大居团建的,也是最早在大居设青年中心的。看上去奇怪,其实有道理:大居配套、治理都有“先天不足”,如果光靠我们几个居委干部,“光杆司令”是应付不来的。团委这一块,本来也是“光杆司令”,但跟我们一结合,其实调动起很多资源。

中虹家园居民全是从浦西动迁来的,生活环境变化,心理上多少有落差。怎么让他们融入新社区,新悦的主意是通过活动,通过项目。这跟我们的需求不谋而合。他的思维特别活跃,青年中心一开,大学生、社会组织都来到社区,各种各样资源也跟过来,活动开展起来,居民的积极性慢慢就上来了。现在我们发现,虽然居民里老人多,但老人和年轻人的年龄界限在慢慢打破,他们的心态变年轻了,参与自治的潜力也激发出来了,这跟新悦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有了团组织,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方便许多。

他想做一番事,我们投缘

赵建东 玛戈隆特骨瓷(上海)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认识王新悦同志之前,我们企业从来没想过还可以与团委打交道。那天他找上门来,我们也不认识,他自报家门后说,赵总,我们的工作可以结合一下。我说我们能结合什么?他说你这个地方能不能贡献出来,给我们青年来做事情。

我愣了一下。接着他讲了他的一整套想法,请大学生来这里社会实践,企业无形中收获了人气,产学也能结合,还能借机做公益,再帮助大学生们出去做更多的公益。我听完觉得太好了,我自己好多年一直想做却不知道怎么做的事,他一下给我点明白了。

这些年我们合作得特别好,学校、企业、政府、团组织,这几个方面结合得有声有色。王新悦特别有干劲,而且他的确走在了前面。我知道他是想做一番事,我们投缘。

对话

靠“自娱自乐”

无法引领青年

本报记者 朱珉迕

记者:很多人觉得团组织好像是“务虚”的成分多。而你干的很多事,比如最近的干部培训基地,好像已经超过一个团委书记的职权范围了?

王新悦:团的工作本来很难找到抓手。镇领导比较支持我,给了我很多空间,包括叫我做许多职责以外的事,而我也会有意识地把团的元素往里面引。如果你希望让团员青年成为社会治理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团青工作就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包括一些本来可能由其他人做或者没有人做的比较实的工作。团组织确实需要增强“存在感”,但这样的工作其实更是不断促进团干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和提升。团组织的目标是引领青年,那我们必须离青年越来越近,离中心工作越来越近,而不是越来越远。

记者:你所说的团干部工作理念和方式的改变,指什么?

王新悦:改变一些老的方式。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自娱自乐”,做一些自己以为很好的事情,或者我这个单位“需要”做的事情。我一直告诫自己,自娱自乐是不可能“引领”青年的,反而会离青年更远。包括我们常说的“头脑风暴”,你要跟各个方面的人、跟方方面面的青年坐在一起交流碰撞,这才叫头脑风暴。另外,你也不能简单地因为青年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

记者:这怎么说?

王新悦:团市委书记夏科家的一句话给我启发很大,他说你要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我是这么理解,同样看电影,你完全可以请一批需要服务的特殊人士来,让青年以志愿者的身份陪伴他们。对青年来说,大片也看了,还觉得这事情有意义,他下次还会来。

原文请见:http://www.jfdaily.com/shanghai/bw/201412/t20141215_1055071.html

浦东新区曹路镇团委书记王新悦扎根基层工作

潜心处理“家长里短”的政治学硕士

2014年12月15日 A06 :上海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言 莹

9年前,山西小伙王新悦正在复旦攻读政治学硕士,一心想成为“士大夫”的他,第一份实习工作竟是在街道办公室。从最初想象中的“婆婆妈妈”、“家长里短”,到将基层工作干得有滋有味,王新悦毕业后扎根浦东新区曹路镇,担任团委书记。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王新悦喜欢大树,因为他坚信“根扎得有多深,树才能长多高”。

“婆婆妈妈”实习学到门道

从小到大,王新悦都是学生干部,他爱看史书传记,期望成为一名“士大夫”,挥斥方遒。

2005年,24岁的王新悦正在复旦大学攻读政治学硕士,研一的第一次实习,竟然是去浦东新区花木街道,每周一天,这与他的心理期待有落差。

他本以为是一份“婆婆妈妈”的实习,却学到了很多“门道”,基层干部们有一套。比如说,动迁居民对新居楼道的公共卫生不管不顾,街道干部发起“垃圾换鲜花”行动,化解顽疾。“理论我们可能都懂,缺的就是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工作经验和智慧。”从那时起,王新悦对基层工作产生了感情。

第二次实习,他选择了更加基层的金杨街道黄山新城居委。学校要求每周实习一天,他双休日也主动跟着居委干部走街串户,并参与完成复旦大学和浦东新区民政局的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课题。

2008年毕业那年,他放弃了直接去中心城区组织部门工作的机会,来到了外环外的浦东新区曹路镇。

整合资源盘活公益活动

在曹路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了3年,2011年起,王新悦开始从事团委工作。

曹路镇地处浦东新区东部,辖区内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三所高校,以及曹路大型居住社区、曹路工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多元形态,呈现出年轻人多、外来人口多、老龄人口尤其是独居老人多的特点。

王新悦很快发现工作面临的挑战,虽然各级团组织和一些企业也开展着一些活动,但“自娱自乐”成分居多,很难激发年轻人真正的兴趣,久而久之流于形式。

在王新悦的整合下,一场“企业助力公益计划”启动了,8家企业成为助力公益基地。曹路镇有三家敬老院,每家敬老院都竖起了一面大大的“笑脸墙”。这是“企业助力公益计划”的第一站——由云鼎餐饮、“爱拍”社区公益影像发展中心、三所高校团委共同发起的“朝夕之间”敬老活动,近百名年轻志愿者参与活动。老人面对镜头诉说往事,一旁的大学生志愿者记录,将老人一生难忘的重要片段制作成“卡通生命册”和视频影像,共有700名老人参与该活动。

让更多大学生走进社区

在王新悦的带领下,更多的高校青年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用心观察社会的需求。

中虹家苑里的居民,多从虹口动迁而来,很多人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老房子难免孤独,独居老人更感寂寞。经曹路镇团委牵线搭桥,上海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的志愿者成立了“金杖雅社”社团。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走进社区开设老年理财讲座,表演预防金融诈骗小品。今年重阳节,一台由大学生和社区老人共同排演的文艺演出登上了金融学院的舞台,成为金融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生动课程。

通过“团建联建”,如今,三所高校各二级学院团学联与41家居村团组织结对共建,曹路镇挂牌了4个青年就业基地和1个青年创业基地,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在曹路镇团委推动下,复旦附中浦东分校等辖区7所中小学将活动阵地向社区、企业青年开放。

原文请见: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4-12/15/content_47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