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士派”院友返院日暨“中国与世界”报告会及值年院友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3-21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12-11-20

2012年11月17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士派”院友会第五届院友返院日活动暨“中国与世界”报告会及值年院友论坛在光华楼东辅楼202吴文正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电视台主持人林牧茵院友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院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教授、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萧思健院友、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处长潘俊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分党委书记刘季平副研究员、副院长苏长和教授、陈周旺副教授等学院领导和部分离退休教师以及众多返院院友、在校学生参加了本次院友返院日活动。

上午九点,第五届“士派”院友返院日院友大会开始。活动首先由院长陈志敏教授致辞,陈志敏院长向各位老教师和院友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在最新的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司)大学世界排名的分专业排名中,我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排在世界第25位,亚洲第4位,中国大陆第1位。由于QS排名的评价标准中,雇主满意度占到了40%,因此我们学院的高排名,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院的学生成就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这也是在前任书记、院长带领下所取得的好成绩。随后,陈志敏院长介绍了新任的学院领导,特别介绍了学院新建的两个学术研究中心,分别是由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金砖国家研究中心。近年来我院的教授、学者获得了许多高层次的学术奖项,同时也参加了许多丰富的教学活动。陈志敏院长介绍道,我院近年来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有中国政治与外交、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全球事务的欧洲与亚洲、中国政府与治理三个英文项目,外国学生比重占学生人数的20%。紧接着,陈志敏院长对学院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要继续传承国务学院的理念,发扬老师关心学生、学术不断创新的传统,沿着前人给我们指明的方向上把国务学院打造成充满学生活力和热情的学院。最后,陈志敏院长总结道,对未来政治发展要保持信念,准确理解和面对世界及中国的变化,他建议以“卓越为公”四个字作为院训,并寄语院友继续支持学院的发展,如建立科研基地、实习基地、支持贫困学生等,为建设学院的历史性时刻不断发挥作用。

随后,我院分党委书记刘季平副研究员宣读了院友导师名单,陈志敏院长为导师们颁发了聘书,院友导师们希望能够和更年轻的朋友成为朋友,也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给年轻人带来启发。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张维为教授作了题为《中国话语的崛起》的报告拉开了我院“中国与世界”值年院友论坛的帷幕。张维为教授简单回顾了自己当年在国务学院的旁听岁月,认为自己后来的发展跟当年在国务学院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张维为教授预计,未来中国GDP达到美国现在水平时,中国的中产阶级将有6亿人,将会对世纪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国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中国的话语一定要自信。张维为教授以自己最近发表的几篇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政治为主题的文章为例,认为中国学者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语对中国的发展作出解释,即使有不同的意见,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认同自己的制度。张维为教授提出,当代中国话语最需要解决的事情是中国话语的建设工作。我们的话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官方的政治话语,话语建设就是要建设让普通百姓也能理解的话语,而不是官方的汇报工作。他认为习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中提到的“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定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体现了中国的话语自信、制度自信。谈到民主与专制的话题时,张维为教授以他曾经到100多个国家考察的经历论述,并非采用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国家就一定成功。许许多多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一部分“从希望到失望”,更有一部分“从希望到绝望”。他认为不应以“民主”、“专制”的简单二元区分来划分世界复杂的政治体制,而应该用“良政”、“劣政”更为恰当。“良政”、“劣政”都可以是西方模式的成功或失败。张维为教授看好中国模式,认为中国模式的制度将“上上策”与“下下策”结合在一起,“下下策”中,我们有严格的退休制度、集体领导制度、严格的任期制,不会出现阿拉伯世界的情况。“上上策”是在强势的儒家文化影响下,我们期望选择最能干的人当领导。最后,张维为教授引用西方学者的说法,西方主导世界的五百年已经终结了,世界的天秤明显向东方特别是中国倾斜,我们生活在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因此,特别需要一流的思想家、战略家、外交家,他也热切期望这些人才能从我校产生。

张维为教授的演讲获得了在场师生、院友的阵阵掌声。接着,我院1988级政治学专业研究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燕爽院友为我们做出了题为《激发社会力量,共创城市文明》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主讲城市问题,并传达了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精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他认为,这一说法即指在社会建设中不能只靠政府,要发挥社会的力量。他用掷地有声的数据列举了上海市社会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在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选中,上海以93分的总分位列“慈善百强城市”第2名,仅次于北京。截止2011年底,上海市共有社会组织10289家,年度总收入255.27亿元,到截至2010年,上海有社会组织从业人员14.4万,其中上海户籍的有一万多,上海每1万户籍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量6.9个。燕爽同志用这些数据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势头,并且他认为从事公益服务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他以“久牵志愿者服务社”为例子,“久牵”主要从事改善农民工子女课余活动的工作。燕爽同志认为,从发展角度来讲,我国处于国家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期,我们需要的就是像“久牵”一样的平民英雄们去克服“官本位”、“权本位”的气氛。社会组织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管理作用。燕爽院友也总结了三点社会工作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第一是社会工作力量小,社会组织数目远远不足。第二是社会工作能力有限,发挥作用有待提高。第三是社会工作的支撑体系不够健全。他建议,政府部门应提供更多的资金帮助,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体,加大政策环境的大力支持,使政策法规进一步落实,为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两位嘉宾精彩的演讲以后,在场播放了部分不能到场的老教授的影音寄语。院友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上熟悉的面孔,即使年过古稀、已到耄耋,老教授们依然精神矍铄,甚至在视频中用钢琴弹奏了曲目,为已经走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的院友们感到欣慰,并寄语在座的各位院友常回家看看。

论坛的最后一部分,邀请了四位代表不同行业的院友导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1982级院友张贵洪教授、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88级院友金炜副总经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1998级院友刘宏松副教授、上海市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松江分局党组书记、局长、2004级院友王琳局长为在座观众分别作了题为《中国与世界:从开放到引领》、《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机遇及挑战》、《全球治理与中国的参与》、《食品安全领域的“中国与世界”》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历程及对报告主题的观点。

上午的活动结束后,在场的嘉宾、领导、院友到光华楼前合影,一起回忆当年美好单纯的校园时光,并为学院的蓬勃发展感到高兴,气氛非常融洽。

企业专场

媒体及金融专场

政府专场

科研专场

留学生专场

当天下午,院友导师见面会在光华楼东主楼4楼第1-5会议室及光华楼15楼会议室举行。见面会分金融专场及媒体专场、企业专场和政府专场、科研专场、留学生专场分别进行,不同领域的院友导师与学院同学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

(科研与学术服务中心 吴颖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