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9浏览次数:377
5月27日,母校110周年华诞。毕业近50年的国际政治系1968届学生第三次回到母校,回到系(学院)里。在国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因为他必须准时出席学校召开的110周年校庆大会。陈院长以一系列精确的数字,向我们介绍了国际政治系建系半个多世纪来学院的发展。陈院长的介绍,让我们倍感亲切。因为我们是当年由政治系改建为国际政治系的亲历者,那时我们改学专业、努力学习英语的情景,以及我们决不辜负党和国家期望的决心,至今仍记忆犹新。
陈院长的介绍,也让我们倍感自豪。当时从专业角度讲几乎是白手起家的国际政治系,现今已在海内外具有了广泛的影响,而我们则是国际政治系毕业的最早几届学生之一。在简短而热情的讲话后,陈院长谦逊地站在后面,和原国政系主任曹沛霖教授一起与我们合影留念。在这合影时刻,我们想起了1998年8月。那时我们毕业离校30年后第一次同学聚会,第一场活动的安排也和这次一样,是回母校,回系里。当时刚卸去系主任职务的曹沛霖教授特地邀请新任系主任的林尚立教授,以及我们进复旦时的系总支书记盛善珠老师一起接待我们,并借美国研究中心与我们20多位同学座谈、合影,听取我们的汇报,勉励我们继续努力前行。这使我们感到亲切和温暖。回到母校,回到系(学院)里,如同回到家里一样。回家的感觉总是温暖的,真好!
这次回学院,让我们惊喜的,是意外遇见了十余位当年的老教师,如王邦佐、王国明、曹沛霖、孙关宏、童彭庆、潘玲娣、祝启秀等老师,其中几位现今已是海内外的知名教授。他们正在参加另一届学生的返院活动。由于当时的客观原因,我们没有能够聆听他们的授课,但那特定年代所结下的师生情谊,让我们师生见面时特别的兴奋和激动。曹沛霖老师和孙关宏老师得知我们也在学院里聚会,特地过来看望我们;潘玲娣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学院的情况。借学弟学妹的光,我们与老教师们一起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在我们联系返院活动的有关事宜时,我们得到了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教授的热情关照;院友联络员赵欣老师对我们的活动作了热情而周到细致的安排,让我们如沐春风。学院还给我们每个同学赠送了一本珍贵的国际政治系建系五十周年纪念文集。
我们期待下一次再回母校,再回学院,享受“家”的温暖。
(1968届学生童怀宇 供稿)
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