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下午,复旦大学校庆111周年第50届科学报告会国务学院本科生场于南区鹿鸣书店圆满召开。此次活动旨在庆祝复旦大学111周年校庆,提升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与行政管理学科青年学生的学术水平。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陈周旺教授、政治学系李辉副教授、国际政治系陈玉聃讲师,以及国际关系博士一年级的江天骄学长和政治学理论硕士二年级的沈大伟学长共同作为嘉宾评委,莅临现场进行指导。此外,五位优秀论文的作者和其他关注本次报告会的师生也到场参加了这一活动。
(嘉宾评委莅临指导)
本场科学报告会以国务学院副院长陈周旺教授的致辞拉开帷幕。他指出,校庆科学报告会是国务学院本科生论文发表的重要平台,为各位同学与老师们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了机会,有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他希望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这一类型的学术活动,坚持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进而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陈周旺教授的讲话风趣幽默、意味深长,赢得在座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陈周旺教授为科学报告会致辞)
在此后的论文汇报环节中,五位学生代表分别就各自的论文作品进行汇报,并接受老师和学长们的提问和点评。汇报与点评分上下两场进行,分别以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为重点展开。
第一位上台汇报的是2013级政治学与行政学系的张哲明同学,他的汇报作品为《理解尼日利亚的政体变迁:社会结构的视角》。在这篇论文中,他从社会结构与政体变迁这一新的分析视角切入,探究了尼日利亚的石油驱动型现代化及其遗产,并具体分析了社会结构对尼日利亚政体变迁的影响,以求更为准确地把握尼日利亚政体变迁的逻辑、预判尼日利亚政局的前景。接着,2013级国际政治系的王若鹏同学对其论文《外交承认与国际体系——中国外交承认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汇报。他从外交承认这一视角切入,分析了外交承认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深入研究了中国外交承认的特点和规律。
(2013级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张哲明同学做论文汇报)
下半场的汇报以研究方法为重点,三位来自2014级的汇报者在论文写作时都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国际政治系张涵同学从七大方向汇报了《社会资本动态粘合度与公民政治参与——基CGSS2012数据的一项定量分析》,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张林川同学在《需要第二轮投票吗?——试探究两轮选举制对国家民主程度的影响》一文中定量分析了两轮选举制对民主的影响,国际政治系姬梦迪同学则就《微观自我阶级认同对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定量分析》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2014级国际政治系张涵同学做论文汇报)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术互动交流平台,学生每次汇报结束后,在场嘉宾都会针对汇报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评委老师和学长们一方面从宏观上表达了对国务学生学术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赞善和期许,鼓励大家独立思考,在学术道路上更进一步;另一方面则从微观上对每一位发言者提出了批评建议,包括论文格式的规范、数据的综合运用、标题与内容的匹配、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等,令人获益匪浅。
(陈玉聃讲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
最后,李辉老师和陈玉聃老师向入选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为本届国务学院本科生科学报告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次科学报告会教学相长,思想的交流碰撞更加激烈,令人意犹未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国务学院的本科学生表现出了他们的学术精神与专业素养,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与面貌,收获了学术与心灵的双重成长,这也是科学报告会的意义所在。
(嘉宾与到场学生合影留念)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团委学生会
2016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