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下午,由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团委学生会国际学生交流中心(CIS)与国务学院国际办公室共同举办的国务人节系列活动——“如何化解难民危机Seminar”圆满落幕。在主持人吴天伊、沈心宇的活跃调动下,中外学生的的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国士厅。
学术研讨会刚开始,飘香四溢的披萨和金黄酥脆的洋葱圈被可爱的部长大人分发到各位同学手中,原本还有些尴尬的气氛瞬间被发现食物的喜悦之情冲散,大家在分享的过程中建立了简单的革命友谊。
主持人眼见大家吃的差不多了,便播放了一则关于欧洲难民生活现状的视频。视频中混乱的画面中一张张惊慌的面孔孤立无援,只能用自己的手肘拨开一条求生之路,让人不禁想问:是什么才造成了如今欧洲难民潮的悲剧?
观看视频后的同学们感触良多,来自乌克兰的Yana认为在欧洲建立难民营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很有可能会造成社会问题,但是值得感谢的是欧盟政府有这项政策收留难民。如果换做从前,一个国家最可能做的是封锁边境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尽管这项举动是有争议的,但仍然是可敬的。她海蓝色的眼睛里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接着主持人展示了一则新闻:在除夕夜里,近千的难民在德国科隆犯下了可怕的罪行。他们动手抢劫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甚至企图实施强奸,数百民女性在此次实践中受到迫害。社会中反对接收难民的声浪逐渐高涨。为什么难民一定要涌入西欧?为什么他们不选择东欧或者是更东方的国家作为他们的目的地和避难所?
来自津巴布韦的Kawsu主动站起来发表他的观点。不能因为有难民违反社会纪律就断章取义地认为所有难民都是这样的。难民也是人,世界上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一个难民也是不同的,自然存在所谓“善良难民”和“邪恶难民”的差异。叙利亚是欧盟的邻居,是欧亚大陆的一份子,接受和帮助他们,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的家园被战争撕毁殆尽,他们的亲人被硝烟吞噬,我们应该欢迎和容纳这些难民。
塞尔维亚正义青年Phillip分享了令人细思恐极的阴谋论观点。他说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难民潮的位置正好卡在亚洲、欧洲和东欧之间的交界节点巴尔干半岛,不管哪一方都会因不稳定的难民流入而或多或少采取防备或补助政策,但与此同时这样的政策也会演化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阻碍。很有可能存在一个幕后推手,可以安排难民潮的位置,以干预各个国家的发展,束缚收敛他们的权利,以谋求更大的控制和更大的利益。
随着不同的观点被表达分享出来,主持人推进了下一个话题——社会距离量表问题。距离量表中列举了一系列的“Yes or No”问题,要求我们换位思考,如果过是我来面对这些难民,我的抉择是否会有所改变?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地让我们感觉到抉择的不易。它们分别是:我能接受难民在我的国家暂作停留(例:少于一年)、我能接受难民在我的国家定居、我能接受难民在我的国家与我从事同样的工作、我能接受难民成为我的邻居、我能接受难民成为我关系较亲密的朋友、我能接受难民成为我的亲戚(本人或家庭成员与之通婚)。
被这些层次渐深的问题引导,来自中国的女同学说出了她的心声。她觉得,如果真的有叙利亚无家可归的人活跃在中国社会,会给她带来一种不安全感。首先中国文化和难民国家格格不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造成了社会承载能力的问题,再接受难民我们的社会会不会过饱和?其次不同的宗教也会带来问题,更不用说语言障碍,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还有就是个人遇到这些陌生的人民会一下子难以接受。原本认为应该接受难民的她,随着讨论的深入,换位思考,改变了立场。
对此,Yana抛出了一个问题:力量越大责任越大,中国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非同小可,一个超级大国是否该承担起与它国际地位所相对应的责任呢?中国是不是该对难民潮事件做些什么?
主持人适时地切换到下一个阶段,也就是本次研讨会的高潮——正反辩论陈述。如果你是一位国家领导人,如果你是习大大,你对于难民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手段会不会不同呢?中国该不该接受难民?此时,仍然同意接收难民的作为正方,而反对的作为反方。
正方代表说:中国就曾经拥有为巴基斯坦、越南和缅甸饱受战争迫害人民提供庇护所的先例,这说明中国从来都不惧怕接收外来文化,中国不害怕承担国际责任,中国更乐于帮助毗邻的国家。中国是个求同存异的国度,这里的文化成分有极大的多样性。中国有实力接收难民。
反方代表则认为:中国对任何一次灾难,比如苏门答腊岛的巨大海啸、比如日本的地震,再比如这次的叙利亚战争,都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这是国内人民有目共睹的。然而,在一些甚至大多数的国外人眼中,他们却认为中国无所作为,甚至在灾难面前持冷漠的态度。他们不知道中国的所作所为。我们没必要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承担了国际责任,而大张旗鼓、远跨崇山接收难民,间接地施以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就已经足够,境外协助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但双方都达成共识的是:中国与美国不一样,中国不是靠武力平定秩序的世界警察。比起干涉其他国家内政问题,中国更好的选择是独善其身。一旦它国有需求的呼声,中国也乐于施以援手。
在激烈的讨论声中,Seminar落下帷幕。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世界,但这也正是我们设计并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原因。我们都应该记住,这个世界的未来需要整个地球的人共同承担,我们现在或许还感受不到肩上的重量,但总有一条我们会需要以自己的力量点亮世界。
这次的研讨会确实进入了尾声,但我们求知、思索、辩论的过程永远也不会停止,这是我们走下去的动力和契机。感谢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所有同学!欢迎大家继续关注CIS的后续活动!
文案:陈喆沅
摄影:白皓
原标题:CIS丨“难民危机”研讨会成功开展!带你一起回顾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