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埃塞俄比亚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功对中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意义。过去十年间,地处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保持了平均两位数的GDP增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但增长能否持续?受埃塞俄比亚总统特别顾问Arkebe Oqubay博士邀请,由资深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博士生共同组成的复旦大学国务学院“中非产能合作”课题组通过在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的实地调查,从中国经验出发,提供了对埃塞俄比亚工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亚吉铁路经济走廊设想的评估、分析和建议。
2017年12月9日,国务智库战略报告《埃塞俄比亚工业化与亚吉铁路经济走廊》的中英文版正式发布。报告中分析了埃塞俄比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工业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也展示了中埃经济合作的发展成果,并根据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经验,提出了实现物流业现代化、融入农产品加工的全球价值链、渐进性金融改革、改善劳动力政策、调动地方政府潜力等五项建议。报告同时也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提出了建议,如以亚吉铁路经济走廊为依托协调对非援助和投资、鼓励“非洲制造、出口中国”、将埃塞俄比亚的农业先导工业化与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对接、加强对非经贸人才的培养等。
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国社科院、中非基金、在埃中资机构的领导和专家、课题组全体成员和部分国务学生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并进行了广泛、充分的互动和交流。
国务学院执行院长苏长和教授在致词中指出,中非加强合作可以共同分享发展阶段的知识,彼此相互借鉴。中国可以在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下,给想要加快自身发展的国家提出合理的建议。未来中国学者可以结和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等等多学科,将发展领域的知识变成一个体系,推动我国走出去,促进中非之间更好地互动。
中国外交部的杨民大使表达了对中埃两国关系以及非洲研究重要性的肯定。中埃关系密切,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持续加强,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中非关系中发挥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两国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交流,还能服务于国家发展。
杨大使指出,现在对非洲的总体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充分。本次报告通过实地的走访,对中埃中非合作提出了建议,契合国家政策,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埃塞俄比亚重视学习和借鉴中国的经验学习,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良性发展。然而非洲也有安全形势、债务等问题。示威游行、骚乱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企业应当注意加强防范,坚持正确义利观。但中国依旧应秉真务实,无论发展到哪一步,始终坚定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唐世平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项目背景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研究。他指出,中国学者有义务走出安逸的、只研究中国的范围,把中国的发展经验推出去,去理解人类社会,去为全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要了解中国,但其了解程度有限,与现实有所差距。复旦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具有学科优势,有条件做出一些基础性与应用性的贡献,这样才能在学术上得到国际性的尊重。对于如何进行研究,唐世平教授认为,首先我们应该秉持谦虚、平等的态度,要记得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经历,切忌对其他国家进行说教。其次,我们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坦然地面对西方的意见。
郑宇教授指出,这篇报告在形式上是第一次中英文双语报告。一方面受埃塞俄比亚总统特别顾问的邀请,从中国的经验出发为埃塞俄比亚提供建议;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一些建议。课题组对埃塞俄比亚进行了两次调研,同时也走访了中国的经济特区,分别是沿海的苏锡常、内陆的重庆和中部的芜湖。中国如何建设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如何实行土地管理、如何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如何推动政策改革试点、如何融入全球价值链,这些都是埃塞俄比亚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埃塞俄比亚,课题组也与海外企业交流,得到了第一手的材料。
赵剑治老师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对非洲工业化的挑战和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通过数据、实证对比了越南和埃塞俄比亚,发现尽管两国有很大的相似处,但非洲国家面临着潜在挑战。鉴于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全球价值链越来越集聚,曾经发生于中国和东南亚的不一定自然而然得会在其他国家出现。但尽管存在挑战,关键还是要靠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埃塞俄比亚可以充分利用亚吉铁路经济走廊发展全产业链和集聚优势。
姜璐老师认为,农业可以与工业化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埃塞俄比亚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但在整个非洲国家中,埃塞俄比亚的土地资源部并不算丰富,灌溉系统使用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化肥使用率低、畜牧业自给自足、低效低产、出口的产品有限,劳动力的流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她提出应该克服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农业政策方面提出战略性思想。
来自英国的博士生Pippa Morgan从西方人怎么看中国投资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对非洲的方式和西方人对非洲的方式是否有相似之处,以及两种不同的投资模式是否有交叉。
中非基金的郝睿认为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显示了执政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强有力的执政能力是凝集全民的重要保证。中国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中国精英式的选择模式。他也指出,一带一路的战略诉求与中非发展有切合,工业化结构转型本身就是农业机械化转型的过程。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下的NGO非洲倡议的代表刘墨肯定了非洲现在取得的发展,并认为中国应该勇于输出软实力。
中地海外集团的麻鲁生分享了中资企业在非洲的管理经验。他认为,埃塞俄比亚当地存在族群问题,企业刚到对方国家时应该保持中立,并力求为当地居民创造福利。
讨论环节中课题组和嘉宾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场学生也对报告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郑宇教授总结道,这次报告会只是复旦非洲研究的一个开始,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对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