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变迁》一书出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1-03 浏览次数:0

我院薄燕教授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翔研究员共同撰写的学术专著《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变迁》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国与全球治理丛书”的第二种,该套丛书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系列。

Page0001a

全球气候治理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该机制自2009年、尤其是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启动新的气候协议谈判以来,出现了新的变迁,并以《巴黎协定》的生效为标志取得了重要的制度性成果。中国作为关键的参与者,在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变迁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上述大背景下,该书运用“原则—规则”的理论分析框架,着重描述和解释了全球气候治理机制自2011年以来出现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尤其是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减缓责任分担规则、透明度规则、国际支持规则等方面的变迁,并从“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的新维度分析了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参与方的分歧与合作、中国整体表现出来的新行为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提供学理解释和政策建议。该书追求理论、历史和政策的融合。

《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变迁》也属于我院苏长和教授主编的“中国与全球治理丛书”系列。

作者简介

薄燕,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全球治理。出版专著《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中美欧三边关系》(2012年)、《国际谈判与国内政治:美国与< 京都议定书>谈判的实例》(2007年),译著《为世界定规则:全球政治中的国际组织》,主编《环境问题与国际关系》。发表中英文论文三十多篇。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以及等多项科研项目。

高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政策、全球气候治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谈判代表团成员,《京都议定书》遵约委员会候补委员,《巴黎协定》透明度谈判议题联合协调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别信息通报国际审评专家。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项经费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

目录

导言

  1. 问题的提出

  2. 文献回顾与述评

  3. 分析框架与主要观点

  4. 本书的基本架构

第一章  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变迁:理论的视角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性

第二节 全球气候治理的体系与机制

第三节 原则与规则:一个分析国际机制变迁的新框架

第四节 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视角

第五节 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

第二章  全球气候治理机制:要素、主体与进程

第一节 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原则与规则

第二节 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参与主体

第三节 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组织机构

第四节 联合国气候大会

第三章  中国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

第一节  “共区”原则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共区原则”的内在张力和外在挑战

第三节  “共区原则”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变迁

第四节  中国与“共区原则”

第四章 中国与减缓责任分担规则

第一节 对分担减缓责任的科学认知

第二节 减缓责任分担的模式与要素

第三节 减缓责任分担规则的实践与设想

第四节 减缓责任分担规则的新发展:国家自主贡献

第五节 《巴黎协定》确定的减缓责任分担规则

第六节 中国与减缓责任分担规则的变迁

第五章 中国与气候变化透明度规则

第一节 气候变化透明度国际规则的变迁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透明度规则比较

第三节 中国与美欧对气候变化透明度国际规则的分歧与共识

第四节 中国与气候变化透明度国际规则

第六章  中国与气候变化国际支持规则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国际支持规则

第二节 气候变化国际支持规则的体系与实践

第三节 中国与其他主要缔约方的分歧与共识

第四节 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支持规则的变迁

结论

第一节 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发展趋势与规律

第二节 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变迁的中国角色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对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