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下午,复旦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中心主题演讲第103期在文科楼826会议室举行。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孟捷教授以“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题发表了演讲。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公共行政系李寅博士主持本次讲座。
孟捷教授首先提出为什么要建立国家的经济理论。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否成立,在相当大程度上与能否构建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国家理论高度相关。在经济学中,国家的经济理论影响最大的是新制度主义理论。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当时新制度主义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国家理论,似乎可以满足当代中国制度变迁的需要。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理论,是非常明显地缺少这部分内容的。所以当时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跟政治经济学相比,就具有明显的优势。马克思并非没有国家理论,这种国家理论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理论,但是就国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而言,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就缺乏一种比较正面和系统的解释。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二者都是把国家看作斯密意义上的守夜人国家。但是,在现实中,市场经济与国家是以相互融合和嵌入的方式演化的,市场不是脱离国家而单独进行演化的。所以我们今天建立国家的经济理论,也是为了克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短板。
接着,孟捷教授从思想史的角度,对以往的市场经济理论作了一个类型学的划分,即市场经济1.0版本(19世纪斯密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市场经济2.0版本(20世纪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市场经济3.0版本(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中,2.0版本与1.0版本的核心区别是对国家的经济作用的理解不同。伴随中国的改革实践,我们提出了市场经济的3.0理论,以反映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版本和2.0版本不是质的差别,3.0版本是对2.0版本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只需要比较3.0版本和1.0版本即可。从概括的意义上比较3.0版本和1.0版本,存在两点区别:(1)对以下三对范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不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市场-国家。1.0版本而言,区别是二者是制度上截然二分的两个领域,即二者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个制度。3.0版本对1.0版本存在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二者的区别不是制度上的区别,而是功能上的区别。(2)内生主体:从市场经济1.0版本到3.0版本,内生主体也从一个逐渐增加到3个。在1.0版本中,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市场,2.0版本中国家也成为了一个内生主体。凯恩斯认为,如果把投资完全交给私人负责,就会导致市场经济产生问题,所以投资必须由全社会进行接管。如果国家接管了投资功能,所以自然可以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所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3.0版本可以增加竞争性的地方政府作为第三个内生主体。
然后,孟捷教授指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两大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是当代新兴政治经济学。随后,从国家的嵌入性与市场经济的协调性两个维度,孟捷教授将国家分为嵌入性国家和中性国家两类。嵌入性国家的理论基础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熊彼特派经济学、调节学派和SSA、垄断资本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性国家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主义(新制度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奥地利学派。此外,市场经济还存在多重市场及其矛盾:(1)在普遍产品市场中,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之间的矛盾;(2)在集体生产资料和集体消费资料的市场中,面临供给不足的矛盾;(3)在金融资产市场中,面临从初级循环到次级循环的矛盾。这三种市场服从不同的矛盾,从中就可以引出国家的作用,国家在每种市场上可以发挥出自己特殊的作用,而研究国家理论就需要吃透市场经济的每一个矛盾。孟捷教授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也是一种经济制度。就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它可以有效保证集体生产资料与集体消费资料的供给,它不仅仅是武装力量,而且是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
在论述完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后,孟捷教授将视角转向了中国。在中国过去4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中国有三种经济制度最为重要,其理论解释的完成程度也不同。第一个制度是农民工,完成度是90%;第二个制度是地方政府(包含土地财政),完成度是60%-70%;第三个是社会主义的政党-国家(包含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度),完成度是0%。因为受市场经济1.0版本的消极影响,我们不敢把政党-国家也视为经济主体,但这种理论严重不符合现实。孟捷教授还结合竞争性地方政府这一制度形式评价了一些代表性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其得失:(1)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2)许成钢、钱颖一、周黎安邓关于地方政府的理论,提出虽然存在关于地方政府的理论,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理论1.0理论的影响,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成。
最后,孟捷教授总结了国家理论的两个层次:(1)一般层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理论引出国家理论;(2)与中国模式的制度形式结合,形成更为具体的国家的经济理论,即关于地方政府和社会主义政党-国家的经济学。其中,最重要和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政党-国家理论,这在理论上还是空白。
主题演讲结束后,在场师生就经济危机与国际关系的互动、政党-国家体制的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听众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最后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科研与学术服务中心 陈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