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至14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一带一路与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暨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院联盟会议于子彬院举行。本次会议系复旦大学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分论坛之一,邀请了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学院、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巴基斯坦真纳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伊朗德黑兰大学法律与政治学院、印度尼西亚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泰国兰实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越南河内人文社科大学、蒙古国立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管理学院、匈牙利考文纽斯大学社会科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波兰华沙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拉脱维亚大学政治学系共十二个国家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学院院长系主任参加,会议围绕一带一路与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以及新成立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联盟”(USPIR, Union of Schoo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后续可能的学术、学者、学生等国际合作事宜展开充分热烈的讨论。
第一场会议以“一带一路与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为主题,就全球治理的规则、民主、发展赤字以及如何构建“去中心化”的全球治理等两大议题展开。首先,我院苏长和执行院长提出,通过共同综合合作构建可持续安全有助于跳出权力转移过程中发生冲突的周期律。应树立对立共生的世界观,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相合作、全球治理与国内治理相依赖的基础上建构良好的世界秩序,实现对国际体系的增量改革。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达成合而治之而非分而治之的区域合作,有助于以上目的的实现。
就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Jeong Yeon Lee教授认为,一带一路为全球化从贸易和资金领域拓展到信息和人文领域、推动国际合作以稳固世界秩序提供了良好契机;泰国兰实大学的Sompong Sanguanbun教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真实有效地促进本国和区域内经济发展,为第三世界的发展变革提供新的范式。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Anton Kompleev补充道,“一带一路”的许多目标,如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改善、经贸结构优化、合作与安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人性化等,都对各国至关重要。同时,各国学者同时指出,如何确定具体的日程安排和目标并设立起一套成熟的机制以保证长久运行,如何促进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彼此之间战略互信的建立,如何推动亚洲整合、文化模式融合以及新教育观念塑造,如何克服可能出现的出口顺差、贸易赤字、文化差异、FTA涵盖的范围和深度等挑战,都是一带一路战略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拉脱维亚大学的Iveta Reinholde教授最后补充说,互联互通将成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属性,公共管理机构组织必须加强沟通连接的能力。相对模糊的地区行政边界和整合全球信息和资源的迫切需求,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结纽带、通过促进全球产业链和科技生产力的均衡化推动经济公平与普惠发展,已经成为“去中心化”全球治理的应有之义。
第二场会议主要讨论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院联盟的建立、强化多边学术交流合作网络等问题。来自十二国的嘉宾分别介绍了各自院校的教育理念,回顾了跨国交流与合作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来自波兰的Jacek Mecina教授提出,此次会议代表的科学系统的学术网络具有广大前景,可以发起2-3项共同倡议以丰富多边交换网络,建立教学活动信息共享平台并就共同选定的专题进行信息交换,以此来实现长远合作。来自泰国的Sompong Sanguanbun教授则建议成立政治和国际关系学院联盟,以促进学术界和外交界的联系,增进对公众外交的理解。我院苏长和执行院长认为,首先,通过地区研究增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极具价值,必须推动各国之间的求同存异;其二,应当树立新型国际关系教育观念,促进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知识的交流,推动各学院之间的相互学习;其三,应当建立更好更多的交流对话机会,拓展视野,以推动国际关系教育整体性发展。
10月14日下午,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联盟(USPIR)于复旦大学正式宣告成立。陈志敏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此联盟旨在通过联盟提供交流和研究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好训练和全球视野,以促进国际关系学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发展。我们应当推动联盟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吸引更多院校加入联盟之中。
作为联盟的发起者和筹备人,我院苏长和执行院长指出,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建立学科发展的良好学术网络、建立利于学生与研究者交换学习的合作网络、搭建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学术共同体并为学生提供实践网络。国务学院创办的YICGG和YICMG学生国际活动,未来可以成为学院联盟分享的一个学生国际交流活动。未来联盟的发展首先有三个近期目标:建立联盟网站分享交流项目和学院发展信息、建立学者学术学生多边交流机制、建设面向硕士和博士生的平台。随后,各国学者对联盟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操作建议。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Anton Kompleev提出,应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建立共同期刊,促进学者互访,并实现参与者的逐步增加。印度尼赫鲁大学的Ajay Patnaik教授建议联盟时刻注意各校体制的不同对合作造成的可能影响,并为共同期刊发行、跨国联合研究项目等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泰国兰实大学的Sompong Sanguanbun教授建议联盟建立自身的独立网站以促进信息流动并形成公共领域,同时开设更多短期海外交流等非传统交流项目。印度尼西亚大学的Dody Prayogo教授提议联盟尝试建立长期的学术组织,建设亚洲的学术交流网络和共同体。匈牙利考文纽斯大学Laszlo Csicsmann教授与越南河内大学Bui Thanh Nam教授则共同提议建立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最后,我院苏长和执行院长对各国嘉宾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及所提建议进行了总结。其一是在各校现有双学位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彼此交换分享;其二是设立灵活的短期本科与研究生交流课程,就各国治国理政等主题进行交流;其三是建立灵活的导师制度,并为有兴趣进行跨国交流的学生提供帮助;其四是推动学术出版的国际网络的建立,如建立共同期刊、组织国际会议等等;其五是为教师学生当地调研研究提供方便。据介绍,学院联盟将每年举办一次院长会议,明年会有更多学院参与到学院联盟活动中来。
(科研与学术服务中心 宋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