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国际政治概念研究”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11-23 浏览次数:0

2018年11月17日,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下称国务学院)举办的“中华经典国际政治概念研究”研讨会在文科楼615会议室成功举行。

1.jpg

本次会议邀请了上海、北京、山东、西安等地的专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与会。会议围绕“势”、“礼”、“天下”等古代经典概念与国际关系展开,报告嘉宾根据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出论述,其他嘉宾予以讨论和点评,会场气氛热烈融洽。

上午九点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国务学院院长苏长和作开幕致辞。苏院长提到,“中华经典国际政治概念研究”是复旦上海市高峰学科支持计划二期项目的一个重要部分,由学院潘忠岐教授牵头负责。这个主题国务学院非常重视,因为古代与现代的知识体系具有相通性,这一领域研究是未来融合西学和当代中国马学,建立新的知识框架的重要环节。

2

之后潘忠岐教授代表组委会介绍了团队的研究初心和组织情况。潘教授说,他想要研究中国文化体系的想法由来已久,而且这类研究国内北大、清华、人大早已开始,复旦也需要跟上。整个项目从选题到征文,国内学者强烈应征,经过严格筛选,最终邀请在场的二十位学者召开了这次研讨会,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把这个研究一起做下去。

3

随后上午两个环节的发言正式开始:

首先是国务学院陈玉聃教授上海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金应忠先生发言;而后苏长和院长对中华概念、国际关系经典概念作了分类;陈康令老师的发言提出“中国概念翻译成英语比较妥当的的方法是用拼音”,并围绕“礼”的概念做了分析。

在评论环节,西安外国语大学华翔教授的“源礼入刑和援礼入刑”,陈玉聃老师提出对于“三”的研究,以及国际关系中“义利”的选择等,都为大家打开了新思路。

微信图片_20181123111125

而后潘忠岐教授介绍了自己关于“势”的研究,得到了大家积极反馈;济南社会科学院王征老师讲述“和合”,他的介绍视野广阔,观点新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朱小略老师基于中华经典文献的研究视角论述了“通”,提及三个理论范式(汉学、经学与史学)及三大范式的内部冲突。

在点评中《世界知识》前主编徐波老师说到,中国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经久不衰,随中国“势”的恢复而壮大;陈康令老师再次强调谭其骧历史地理学和葛剑雄“中国”概念的重要意义。

42

经过短暂休息,下午会议继续进行:

首先由华翔教授介绍其关于“王道”的研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孟维瞻老师介绍了“正统”概念,强调我们要寻找使中国本身的特殊性具有普世性的可能性;张艳璐老师以乌克兰为例了介绍太极,观点新颖,资料丰富,令人耳目一新。

微信图片_20181123111118

而后上海交通大学李明明教授介绍了“天下”,述及赵汀阳对“天下”概念的整合,以及政道与治道等重要话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朱中博老师的“无为”专题并对老子的 “道”作了全面阐述,并提出新的启示。大连外国语大学秦立志老师的“纵横”专题借战国合纵和连横论述了联盟与反联盟。

62

在最后自由讨论环节,各位学者积极交流,提出新问题、阐述新观点、开拓新思路、拟定新计划。

所有发言结束后,由潘忠岐老师作最后总结。潘老师再次强调本次会议的研究重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概念,他同时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代表的积极参加表达了感谢,并为大家下一步研究工作和未来的成果出版发表划定了时间线。潘老师也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更够合众人之力,做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会议圆满落幕。

7

                                             (国务学院会务中心: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