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复旦—德宏“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展,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简称“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和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简称“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调研团队于2019年7月2日至11日对云南德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调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云南德宏精准扶贫的做法与经验进行调研。在为期10天的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调研了德宏州下辖的芒市、瑞丽市、陇川县中的五个村。五个村分别是:芒市芒市镇松树寨芒晃村,芒市芒市镇下东村委会红木园村,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瑞丽市勐卯镇勐力村;陇川县户撒乡坪山村。调研团队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祁怀高副院长和复旦大学国务学院臧志军教授两位老师带队,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博士生王英伟、戚云龙、吴纪远,硕士生邓农思宇、张阳,本科生王春燕、徐雪、梁雨欣等8位学生参加。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属于典型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面对严峻的脱贫攻坚形势,德宏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持“六个精准”基本方略,全面落实责任,强力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末,德宏州的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019年是德宏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德宏州聚焦脱贫目标任务,持续攻坚,同时,针对已脱贫县、乡、村和贫困人口,按照“四不摘”要求和“20条标准”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从而奠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基础。此次调研旨在总结芒市芒市镇芒晃村和红木园村,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瑞丽市勐卯镇勐力村,陇川县户撒乡坪山村等五个村的脱贫经验。
7月4日上午,调研团队与德宏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行业部门展开座谈,德宏州扶贫办副主任王立岗就德宏州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做了介绍。德宏州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林业草原局、卫健委、人社局、教育体育局、发改委、民政局、南方电网德宏供电局等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各自领域内的脱贫攻坚现状。
(7月4日上午,调研团队与德宏州扶贫办等部门座谈会后合影)
7月4日下午,调研团队先后赴芒市镇松树寨芒晃村和下东村委会红木园村实地走访调研。芒市镇党委宣传委员龚锡花、芒晃村村民小组长莫俊英介绍了芒晃村有关情况。芒市镇党委组织委员苏永福、武装部长罗振元、下东村委会主任杨正国、红木园村村长徐国平等介绍了红木园村有关情况。
芒市芒市镇芒晃村隶属于松树寨村委会,距离芒市大概1.5公里。全村有建档立卡户2户,贫困人口6人,现已通过政府直接扶持和挂钩单位帮助的方式全部脱贫。村民的主要收入依靠土地流转和企业进村雇佣获得收入。目前芒晃村已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水上乐园、特色小吃街等旅游景点,正在与快递协会洽谈在芒晃村设立电商服务点。全村可开发的土地基本得到了利用,现预备开发农户的分家户用地,共计35亩,用于申报傣家民俗特色村项目,解决村民的分户需要,并为今后村内的统一统建项目预留土地。
(7月4日下午,调研团队在芒晃村合影)
红木园自然村属芒市芒市镇下东村村委会行政村,距离芒市8公里。该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业,主要种植香蕉、咖啡、砂糖橘、坚果等经济作物,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水平持续稳定增长。该村先后组织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人畜饮水管网架设、红木园灌溉大沟等项目,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发展和村容村貌建设全方位的新突破。
(7月4日下午,调研团队在红木园村合影)
7月5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瑞丽市政府大楼与瑞丽市委政研室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其中,瑞丽市扶贫办等部门向调研团队介绍了瑞丽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关进展。
7月6日下午,调研团队与瑞丽市勐卯镇勐力村村委会第一书记陆燕、村委会总支书记杨世锁讨论了扶贫、家政技能培训、乡村振兴等有关议题。
(7月6日下午,调研团队在勐卯镇勐力村座谈)
瑞丽市勐卯镇勐力村是一个异地搬迁新村,全村建档立卡户共46户,贫困人口数为141人。村内的主要集体收入来源是竹鼠养殖与土地租赁。目前村内还有16户未脱贫建档立卡户,总人数为35人,其中有14户少数民族家庭,6户家庭当中有缅籍人员,由于语言不通、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强等原因,为该村的整体脱贫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正在积极寻找相应对策,预计今年将实现全村脱贫。
7月8日上午,调研团队赶往陇川县户撒乡坪山中寨傈僳族特色村寨、坪山村委会南补八官村民小组进行调研。坪山村是一个傈僳、景颇、阿昌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村,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边境美丽新村。陇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杨朝雄,户撒乡坪山大学生村官尹常斌等向调研团队详细介绍了两个特色少数民族边境村寨的脱贫工作实施情况。坪山村预计将在2019年内实现区域内全面脱贫。
陇川县户撒乡坪山中寨傈僳族特色村寨总户数有56户2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62人,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大小春生产、蔬菜、养殖(猪、牛、鸡、鹅)、种植烤烟、水稻为主。陇川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该地傈僳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工作,致力于将坪山中寨打造成边疆党建示范讯、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7月8日上午,调研团队在陇川县户撒乡坪山中寨傈僳族特色村寨调研)
南补、八官原为陇川县户撒乡坪山村委会的两个村民小组,由于原址地质灾害易发频发,2015年户撒乡政府将两个村小组合并搬迁至一个集中安置点。于是南补八官就变成了一个村民小组,是户撒乡唯一的景颇族村寨。南补八官村民小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54人。该地的主要经济收入为养殖、烤烟、草果等产业为主。
(7月8日上午,调研团队在陇川县户撒乡坪山村委会南补八官村民小组调研)
7月9日上午,调研团队前往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调研。出冬瓜村驻村第一书记线永明与调研团队讨论了古村落改造、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有农户453户,乡村人口209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共37户,142人。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弹石路,交通便利。出冬瓜村充分利用独特的少数民族优势,开发了德昂族酸茶茶室、织布房、水鼓舞表演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当地的茶叶合作社正在着手推进当地的古村落改造,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田园风光的民宿产业。该地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还包括澳洲坚果、百香果在内的种养殖业等。
7月10日下午,调研团队在芒市向德宏州政府做了题为《德宏面向2020践行精准扶贫的做法与经验》和《德宏(瑞丽)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研究》的报告。德宏州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范赞耘、德宏州政府研究室主任尹丽莉、德宏州扶贫办副主任雷宝才等参加了调研报告会。出席会议的州领导与村干部表示,调研团队的成果准确地总结了德宏州扶贫攻坚工作的先进经验,也反映出了德宏州扶贫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州领导也表示欢迎复旦大学的调研团队再次前往德宏调研。
(7月10日下午,调研团队在芒市向德宏州政府报告调研成果后合影)
在对云南德宏五个村实地走访后,复旦大学国务学院调研团队从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和村民那里初步掌握了德宏州扶贫攻坚的经验和做法,也逐渐了解到当前扶贫一线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挑战。德宏州的每一个贫困村为了脱贫摘帽都在努力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扶贫产业。调研团队也在思考各村新办扶贫产业面临的可持续性挑战。这让我们调研团队意识到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将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和思路。此次调研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国务学院学子追求卓越为公的品质和服务大众的情怀。
撰稿人:梁雨欣,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