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乾威教授,1982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政治学系获硕士学位后按学校派遣规定如期回到复旦继续任教,至今已近40个年头。正如《复旦大学校歌》所弘扬的,竺老师一直深怀“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情操,肩负“作育国士恢廓学风”的使命,堪称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杰出楷模。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从事公共行政学教学和研究、也是我国公共行政领域最早的三位博导之一,竺老师为公共行政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为学界所公认。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翻译了大量的专业书籍,给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公共行政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急需的参考资料,其中《政治学精要》《决策过程》《自由民主与政治学》《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等在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90年代以来,竺老师又积极投身教科书的写作和编写之中。他作为主编之一的《公共行政导论》出版于90年代初,在学界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他主编的《公共行政学》和《公共行政理论》两本书已名列该领域销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学术书籍的行列,成为多所高校使用的教材以及考研必备书籍。上世纪末以来,竺老师聚焦学科发展尤其是中国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rime、Law and Social Change、《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其中《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一文的引用量已达一千多次,引领了一个研究方向。同时他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的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竺老师的个人著作还有《美国的城市管理》《官僚政治》《公共行政的改革、创新与现代化》等,其中第三本在出版后的两个月内就销售一空,打破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最快销售记录。竺老师同时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综合配套改革中的公共服务创新》等著作和论文。
竺老师是复旦大学公共行政系的创始者。几十年来,公共行政系在他的带领下,在学院的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公共行政系已经有从本科到博士后的体系完整的学生培养体系,教师从最早的五六名发展到今天的21名,其中教授就占了近一半。在竺老师的带领下,公共行政系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其中不少已经在学界崭露头角。公共行政系培养的学生也已遍布政产学研各界,仅公共管理硕士就有数**之多。如今,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复旦的公共行政系已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界的重镇之一,在上一轮全国高校“双一流”的评比中,公共行政系所属的公共管理专业被评为A-等级。
作为一名教师,竺老师奉行的理念是为学生的自由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始终致力于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大家在学术的海洋中自由探索,鼓励大家独立思考,坚持真理,逐步形成一种健全的人格。竺老师自己视野广阔、见解独到,每每有学生请教问题,他总能以寥寥数语、深入浅出地给予透彻的分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竺老师既德高望重又平易近人,从他的言谈中学生既能感受到长辈对于晚辈的指点和关爱,亦能感受到亦师亦友的真诚和坦率。竺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上兢兢业业、成果斐然但又不事张扬,为人处事极为低调,平时生活简朴、衣着朴素,让人体会到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竺老师从教几十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亲自指导的博士就已经超过了60名,还是数十位博士后的合作导师。这些人当中有大学校长、教授博导、****,也有政界高官、商场翘楚,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和竺老师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竺老师一直说,老师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学生的成长,他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
由于竺老师在各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很多荣誉,并担任了一些重要的社会职务。竺老师多次受到复旦大学的各种奖励,被评为复旦大学教学名师,并被老师和同学们推选为复旦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竺老师是复旦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担任了三届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三届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至今还担任上海市公共事务研究会会长。同时,竺老师也是我国公共行政学界几乎所有重要期刊的编委和顾问。
多年来,竺老师满怀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情怀,致力于钻研中国公共行政的大问题、真问题、好问题。竺老师既关注党政关系、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等宏观议题,也关注政府具体的政策行为、官员角色以及民生问题;既关心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和方向,也关心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从教近40年来,竺老师身上始终保有难能可贵的知识分子底色,既坚守着传道授业的责任与奉献,又保持着虚怀若谷的开放与谦卑。竺老师带领和培养的国务学院公共行政系全体师生,将在“卓越为公”的道路上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不断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