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上海市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等。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曾任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和康涅迪格大学副教授。
郑宇教授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全球治理与国际发展;中外制度与国家治理比较;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他在密歇根大学出版社出版过英文专著,在《国际研究季刊》(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比较政治》(Comparative Politics)、《社会经济评论》(Socio-Economic Review)、《比较国际发展研究》(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第三世界季刊》(Third World Quarterly)、《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也曾受邀在许多国际知名学府做学术报告。他的研究还曾得到哈佛大学、挪威科学基金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韩国东亚研究所等多家国际学术机构资助。他还是《美国政治学评论》、《国际组织》、《世界政治》等国际顶尖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一、学术人生:“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
无论在人生选择还是学术研究方向上,郑宇教授都不在乎一朝一夕的成就,也从不拒绝“归零”。他在读博前曾工作7年,从本科的国际经济专业转向博士的政治学与国际事务,而后在美国大学任教7年又回归国内。他的学术研究立足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不断尝试视野更加广阔、格局更加高远的研究领域。
1994年,他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经济学士学位。随后的7年时间里,他就职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2001年9月伊始,他选择了回归校园,搭上了前往美国求学的“绿皮列车”,也错过了中国的“高铁”——那一年,美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恐怖袭击,而中国却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也正是因此,他得以保持距离观察,从不同角度看中国乃至亚洲,以及西方的发展轨迹。
2001年至2007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政治学与国际事务博士期间,他从零开始,接受高强度的学术训练。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的普林斯顿—哈佛中国与世界项目做了1年博士后研究,随后在康涅狄格大学政治学系担任教职,后任政治学长聘副教授。在此期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亚洲政治经济,比较观察中国、印度、越南等国的制度和治理模式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出版了英文专著,发表了一系列英文期刊文章。
2015年,他又开启了另一扇大门——回归国内,担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并探索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的研究转向。在复旦的5年,他就中国发展经验、对外援助和发展合作等议题发表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建立了更加广泛的学术网络,努力使关于中国的研究超越实证研究,为世界贡献更完整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他特别关注国际发展的重要议题,致力于中非关系与非洲发展研究。他曾数次登上非洲大陆进行调研,发现那片土地或许很穷、很乱,却饶有生机。“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希望,会使那里的人们眼神中饱含亮光。”他发现,这种“发展的希望”,超过了真金白银的援助——这可能是中国能够提供的最好的公共品。
二、言传身教: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
郑宇教授学术人生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也贯穿在他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他担任国际政治英文博士项目学术指导小组的牵头人,起草修订了英文博士培养手册,在课程设置、资格考试、论文研究和写作上都制定了更详细的规则。
他带着同样严谨的精神培养专业人才。作为学生的导师,他主张自主创新,又十分严格、要求很高。他从不限制研究方法和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体现所学专业的优势,做出基于现实考察的新贡献;从不求快或求一时流行,而要求学生从全局考量,提出格局更加远大的重要命题。在这样自由又严谨的氛围下,他培养的英文项目博士生获得了国际一流大学的教职。
为了推动复旦国务学院青年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加强对博士生的学术训练,他牵头组织了“士派工作坊”的双周学术论坛,从2015年11月至今已经4年半有余,成为了一个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品牌。
然而,他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学术指导与训练方式。他还牵头组织了“复旦国际发展知识项目”,致力于推动国际发展学术研究,分享中国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应对全球发展挑战,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该项目鼓励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国际发展的最前沿议题。目前,该项目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推出数十篇原创的研究速递、新书推荐、田野笔记、数据分析等。
除了学术方面的指导外,他担任了复旦大学“荣昶学者”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项目主要导师,并多次主持复旦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发展协会举办的国际组织宣讲交流活动,努力推动学生参与国际组织实习和就业,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发出了中国主张。
三、课堂教学:连结学术与现实
除了自身研究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及参与全球治理实践之外,郑宇教授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他将自己多年在美国的教学经验带入课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当下,与现实紧密结合。
他在复旦大学首次开设《国际发展》课程,介绍国际发展的前沿议题。《国际发展》于2016年开展针对本科生的全英文课程尝试,最近又新增研究生的中文课程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他利用课堂规模较小的特点,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应对复杂国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指导学生针对国际发展的具体案例,以准备项目计划书的形式来予以呈现,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
他还开设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博士生全英文讨论课。该课程阅读强度较大,需要同学们每周批判性讨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与前沿实证研究文献。但由于内容丰富精湛,每一年都会有博士生和硕士生选修该课程,也会有不少同学旁听。除了就文献的讨论,他还会分享关于研究方法、学术圈和学术生涯的感受,鼓励同学们做出关于重要问题的创新研究。
2020年春季学期的线上课堂上,除了内容非常充实的录屏教学外,他还组织了线上讨论,并运用上课时间进行答疑,投入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原本线下的教学时间。由于他的严谨认真,中外同学都积极参与提问与讨论,课堂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还有同学特别提到:“有一个细节特别感动……每周的线上答疑开始前老师都会留大概半小时的时间给我们,每个人分享自己的最新见闻或是对时事新闻的看法,又或者是最近的一些迷茫和困惑,老师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告诉我们。每周的互动都让人觉得非常亲切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