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要执本,常勤精进——张平副教授的公共财政求知探索之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次数:0

11AFC

张平,南京大学理学学士(2007)、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2010)、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公共管理学博士(2014),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行政系副系主任,MPA中心副主任,世界银行咨询专家(PEFA首席评估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财政、房地产税、中国税制与政府治理。研究成果发表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Public Finance and Management,《经济研究》,《财贸经济》,《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公共行政评论》和《公共管理学报》等中英文权威核心期刊。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现代房地产税:美国经验与中国探索》和合著Development, Governance, and Real Property Tax in China(第二作者)等著作。获得浦山奖政策研究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博学笃志,卓越为公

在探索学术的道路上,张平老师始终怀揣卓越为公的初心。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期间,勤勉求学,格物致知,同时在各种环境中不断探索自身,洞察内心的志趣所在,在学习本科专业的同时辅修了金融学。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于经世致用,转而求学于更为“入世”的学科。志已决,行必果。他决定转向学习经济学,并顺利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理论经济学硕士。张老师坦言,在清华期间是他求学生涯中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这其中,既有跻身中国顶尖学府、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开阔心境,又有投身于所爱事业、潜心钻研、刻苦求学的笃定虔诚。在经过扎实的学术训练后,张老师将研究重心聚焦于公共财政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潜心学术研究的能力,又前往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对于张老师来说,博士期间的学习同样是一段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在恩师侯一麟教授的指导下,张老师将自身理工科背景的独特优势,在社会科学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博士阶段的最后一年跟随导师在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求学一年并完成博士论文。如此,有幸分别在美国南方和北方两所一流的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张老师直言受益匪浅,对自己的影响深远。

2014年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张平老师决定回国,选择加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在复旦的6年中,张平老师聚焦于中国的税制改革,尤其是房地产税改革和政府治理方面的研究。在顺利完成学院基础教学等工作的同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论文,逐渐成长为一名兼顾扎实方法论基础和强大学术创造力的优秀青年学者。同时为国家的相关政策改革提出了宝贵建议,真正践行复旦国务“卓越为公”的理念。

胸怀家国,精益求精

在学术科研层面,张平老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公共财政、税制改革和政府治理等领域。他在美国的博士论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房地产税在美国地方财政各个层面的作用与影响,并同时开始关注中国的房地产税改革。回国后,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特征,他潜心考察研究房地产税改革可能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并由此试图提出适合中国的可行的房地产税税制要素设计。其中,发表于《经济研究》的“房地产税的纳税能力、税负归宿及再分配效应”一文(合作者为雪城大学侯一麟教授)荣获“浦山奖政策研究奖”。浦山奖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已被正式确认为教育部科技统计年报(人文社科类)非政府部门优秀成果,列为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奖项同等重要的优秀学术成果奖。

562AF

张老师认为社科学者在保持潜心钻研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张老师自2016年起担任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承担学院MPA的教学、论文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参与MPA的各项活动,在此过程中充分锻炼了管理能力。张老师同时还担任世界银行咨询专家、中国留美公共管理学会理事、上海浦东财政学会理事等学术兼职,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积极融入学术共同体。2018年6月受邀赴巴西圣保罗参加国际税制研讨会,发表主旨演讲介绍中国的税制体系和税制改革,获得了良好反响。同年12月再次赴巴西圣保罗参加由复旦国务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三届金砖国家发展与治理国际研讨会,在会上宣讲了关于中国房地产税改革的相关研究。在组织方安排下深入参观考察当地贫民窟的基层治理状况,对巴西当地不同阶层的社会发展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

1FBB8

谦和风趣,润物无声

张平老师为人谦和,落落大方,既显露出国士无双的坦荡胸襟,又不失翩翩君子的儒雅风度。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张老师主张“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兴趣及特点,为他们的人生道路和职业规划提供不同的建议。张老师极具亲和力,在学生面前,总是展现出温和幽默的姿态,深受学院师生的喜爱。课堂上,张老师在保持总体气氛幽默轻松的同时,不忘理科男自带的“硬核”特征,秉持脚踏实地的基本理念,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介绍尽可能丰富和深入的知识,提出较高的要求,让学生们掌握大量的“干货”。科研中,张老师笃信厚积薄发的真谛,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充足的方法论工具,以便今后在探索学科前沿的道路上能多几分从容;张老师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对科研数据有着极高的敏感性,总能在庞大繁杂的宏观数据中找到新的学术突破口。“秉要执本、常勤精进”是张老师多年以来的座右铭,他也以此教导学生要做到扎实功底,严谨治学,脚踏实地做学问。生活中,张老师则随和风趣,和蔼可亲,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张平老师曾多次指导学院本科生参加“薪火计划”、“曦原计划”等学术项目,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2019-2020年张老师担任首席评估专家的公共财政管理能力评估(PEFA)的项目中,他带领学生全程参与。PEFA项目由世界银行主导运作,于2001年发起,已成为当前世界公认的公共财政管理评估标准,包括7个领域、31个指标和94个维度。在该评估框架基础上已发布了基于1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份公共财政管理评估报告。这是PEFA框架首次在中国应用,张老师作为首席评估专家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院校的老师组成评估团队。他带领团队对当地政府部门人员进行了评估培训,并对湖南省浏阳、醴陵、茶陵和攸县四个县市进行了基于PEFA的公共财政管理能力全面评估。在此过程中让参与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政府财政管理实践,学到大量关于财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43404

当学生们向张平老师倾诉焦虑时,他坦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新一代年轻人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但只要同学们脚踏实地,勤勉奋斗,并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便一定能战胜未来的艰难险阻,成就自身理想信念。张老师用自身勤勉踏实的治学态度和谦和风趣的处世哲学,激励并引导一代又一代的复旦学子,帮助他们取得更为卓越的成就。

张老师说,他将继续注重拓展研究意义的广泛性,专注于房地产税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性,尤其是财税体制改革推动政府治理完善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公共财政专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