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25918
内容导语
本书试图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看待全球化和国家发展过程的波折起伏。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概念。全球化能让国家间联系更紧密,也能让国家间的矛盾更突出。全球化并没有让世界变平,也没有让国家发展趋同,而是推动了多样化发展模式。全球化的历史上没有固定的赢家和输家,追赶和被赶超都是国际发展的常态。
作者简介
郑 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国际政治系主任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复旦国际关系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等。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曾担任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和康涅狄格大学副教授。
后记(有删节)
这本书是我八年来关于全球化和国际发展这两个主题的思考和研究的总结。我对国际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兴趣经历了一个地域时空的转变。在20年前开始写博士论文时,研究中国如何对外开放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彼时,中国还是一个刚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后发国家,正在努力追赶创造了东亚奇迹的“四小龙”和“四小虎”。尽管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奇迹》报告称赞了东亚新兴经济体在实现包容式增长上的成就,但并不情愿承认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新自由主义占据主流的西方学术界看来,东亚和中国的发展模式尽管有成功之处,却是和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叙事大相径庭,属于昙花一现的历史偶然。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我刚好在纽约附近开始了“青椒”的生活。目睹了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头们轰然崩塌,欧美经济陷入了低迷,中产阶级的日子愈发艰难,频繁对政府的无为表达不满和愤怒。西方学术界也开始反思市场导向、反政府干预的全球化模式的可持续性,重新重视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15年加入复旦大学后,我开始更多关注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我发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困境并非在于缺乏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解,而是在于本土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舶来的“最佳实践”之间的冲突。的确,现代发展知识体系主要是基于西方国家早期发展经验的建构。尽管这一“悬置性”的知识体系主导了二战后的国际发展叙事,但并未成功指导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与此同时,中国和少数新兴经济体在开放和创新的过程中摸索出了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这样的现代化经验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但也有助于理解发展中国家复杂多样的发展问题和政策选择背后的普遍逻辑。
当我2017年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的时候,对国际发展有了更复杂的理解。非洲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和经历过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有些相似:很穷、很乱、也很有生机。这让我有更强烈的兴趣观察这些后发国家的发展差异。能够同时以亲历者和观察者的身份来研究国际发展是幸运的。因为只有亲身经历过筚路蓝缕的发展艰辛,才可能具有同理心,避免用优越者心态高高在上地对后发国家指手画脚。
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不只在于让14亿国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是给了其它发展中国家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并非另一种标准化的“最佳实践”,而是一种可以自我发掘适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希望。的确,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平”,国家间的发展差异反而更突出了,国家内部的分配不平等也在拉大。这些趋势改变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也产生了新的政治矛盾和社会冲突。要想理解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就不能只关注西方世界,而是需要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寻求答案。
当然,本书的目的并非是想证明东西方的发展模式孰优孰劣,而是希望能从更理性的视角来看待发展过程的波折起伏。历史上,没有一直保持发展领先的国家,赶超和被超越是经济发展的常态。中国从唐宋以后直到清朝中叶,历经千年,经济发展并没有落在欧洲国家的后面。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分水岭。中国经历了康雍乾盛世,达到了传统经济发展的最高峰,但却未能进入现代化之门,而是被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欧美列强所超越。21世纪的今天,中国再次站在重要的历史关头,不仅需要对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成就进行全面总结,也需要对未来现代化道路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警觉。这是本书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
在这本书的写作即将完成之时,我有幸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将继续研究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演变。历史上,巨变时代的绝大多数经历者往往身处其中而浑然不觉。而过去三年的疫情,几乎可以肯定会改变一个时代。这一改变给世界和中国带来的长期影响,将是我今后几年的研究重点。
目 录
序言 多面全球化 / 1
第一章 全球化的历史和现实 / 11
第一节 先发国家的早期全球化 / 14
第二节 后发国家的早期全球化 / 26
第三节 全球化的倒退与重启 / 39
第二章 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 / 45
第一节 大分流还是大趋同? / 48
第二节 制度解释的局限 / 56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 / 66
第四节 国际经贸规则对中等收入国家的影响 / 71
第三章 全球化与工业化 / 83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演变 / 86
第二节 全球化与去工业化 /92
第三节 中国因素对非洲工业化的影响 / 99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多元工业化战略 / 106
第四章 全球化下中印发展比较 / 119
第一节 印度的经济改革道路 / 121
第二节 印度经济改革的启示 / 135
第三节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 139
第四节 中印国内制度比较 / 149
第五章 全球化与贫困治理 / 159
第一节 贫困概念和指标的演变 / 162
第二节 影响贫困治理的政治经济因素 / 166
第三节 贫困治理的渐进平衡模式 / 173
第四节 以非洲国家为例的理论检验 / 180
第六章 全球化与不平等 / 193
第一节 不平等趋势 / 196
第二节 不平等的平衡器和放大器 / 205
第三节 超级企业与不平等 / 212
第四节 经济不平等与政治分化 / 221
第七章 全球化与福利社会 / 227
第一节 世界贸易政策变化趋势 / 230
第二节 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选择 / 233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变化 / 239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变化 / 249
第八章 全球化与国际援助 / 257
第一节 发达国家援助政策变化及效果 / 259
第二节 援助失效的宏观和微观原因 / 265
第三节 现行援助模式的困境 / 268
第四节 新型发展合作模式 / 276
第九章 全球化与新型发展合作 / 285
第一节 传统发展援助体系和南南合作 / 287
第二节 新型发展合作的特征 / 294
第三节 新型发展合作的实施效果 / 305
第四节 新型发展合作的挑战 / 310
第十章 全球化与多边主义 / 315
第一节 危机与等级化多边主义体系 / 318
第二节 21世纪多边主义的去等级化转型 / 326
第三节 新多边主义的基础架构 / 329
第四节 多边主义转型下的全球治理挑战 / 343
第十一章 反全球化与新全球化 / 353
第一节 “双向运动”和“三元悖论” / 356
第二节 全球化的福祉分配 / 367
第三节 通往新全球化之路 / 371
参考文献 / 375
后 记 / 410
SIRPA
| 卓 越·为 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