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复旦大学政治学一百周年教师文集出版

发布者:刘可 发布时间:2023-11-07 浏览次数:209


内容提要

本书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为纪念复旦大学政治学建立一百周年而出版的教师文集。

文集收录了学院教师发表的近七十篇学术论文( 限于篇幅,大部分论文在收入本书时都进行了删改),分三个方面展示了复旦大学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公共行政系、外交学系教师们在各自学科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展现了复旦政治学人正文相济、臻于郅治的追求。

文集第一部分“政治:价值与理论”,着力思考政治的价值与理论基础、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等议题;第二部分“国家:制度与治理”,聚焦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政府创新、治理国际比较等议题;第三部分“世界:体系与秩序”,关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国际体系变革、全球治理改革、国际秩序建设等议题。




 前 言 



正文相济 臻于郅治

这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为学院政治学百年庆编选的纪念性教师文集。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创立于1923年,今年正好一百年。复旦政治学的百年,可谓薪火不息、政心赓续。1923年秋建立的政治学系,隶属于文科,当时复旦的文科下设政治学系等7个系。1925年,复旦大学行政院决定在政治学系基础上设置社会科学科,下设政治学、社会学两系。1927年政治学系内设政治、法律、市政三组。1930年4月,学校内部还成立了复旦政治学会。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法律系与其他九所高校的法律、政治等系合并组成华东政法学院。同年,根据教育部通知,复旦增开了“马列主义基础”课程,建立了教研室。1957年,中国革命史教研组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合并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研究室。1960年夏,学校在社会主义教育研究室基础上,同时从中文、历史、哲学、经济抽调师资力量,成立了马列主义教育系。1962 年 1 月 ,马列主义教育系向学校递交报告,希望把马列主义教育系定名为政治学系。同年 4 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复旦大学马列主义教育系改名为政治学系。1963年12月,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加强对外国问题的研究,中共中央外事小组、中央宣传部联合向中央提出报告,并经毛泽东主席批示同意,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成立国际政治系。根据这个指示,学校于1964年1月正式将政治学系改名为国际政治系,并于当年2月成立国际政治系。1980年,国际政治系在全国率先恢复了政治学专业,建立了政治学教研室,开始招收政治学专业本科生。1984年,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8年设立行政学专业。2000年11月,在原国际政治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下设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公共行政系;2009年又增设了外交学系。

一百年政心赓续,一百年砥砺奋进。经过百年发展,复旦大学政治学形成了大政治学学科群的学科生态,今天的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拥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多个学科,彼此和合共生,融合发展,蔚为壮观。

彰往考来,我们感慨万千。值此复旦政治学百年之际,学院决定编一本纪念性文集,庆贺学院政治学百年。2005年的时候,为了庆贺复旦大学成立一百周年,学院曾经编了《政治与人》教师文集,收录了四十多篇教师文章。我们在编这本纪念文集时,为了避免重复,决定对《政治与人》收录过的文章不再重收,重点在于呈现近20年来学院教师一些论文成果。这本文集以“政治世界的治理与秩序”为主标题。编者发现,教师们选送的近七十篇文章,合在一起,正好体现了复旦政治学人正文相济、臻于郅治的追求,向来重视从政治的价值与理论、国家的制度与治理、世界的体系与秩序等视角,展现对美好政治的求索精神,这同2005年出版的《政治与人》文集相映成双。为体现传承性和连贯性,我们决定仍然按照《政治与人》的分类逻辑,将近七十篇论文分为“政治:价值与理论”“国家:制度与治理”“世界:体系与秩序”三大部分。两本文集合在一起,更能整体地展现复旦政治学人一以贯之的追求、复旦政治学的学术风格。

思源志远,我们不敢懈怠。面向新的一百年,复旦政治学人使命在肩,任务不可谓不艰巨。这本文集既是向百年来对复旦政治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前辈们的感恩和致敬,也为对当下复旦政治学人的鞭策和激励。将复旦政治学办得更好、更强,以复旦学派立于学林,是对百年复旦政治学的最好传承。


编者

2023年9月9日

于复旦大学